2025/05/14

🧠 Second Brain in Notion 系統架構與邏輯說明

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E5p7dvH5i8

以下是根據影片 〈I Tried ONLY Working in Notion for a DAY〉 的內容,整理出的 Second Brain 系統架構、邏輯原則、實際執行與維護步驟,以繁體中文詳述:


🧠 Second Brain in Notion 系統架構與邏輯說明

🎯 核心目標:

以 Notion 為唯一數位工作空間,整合任務管理、專案追蹤、筆記、排程、郵件與日常記錄,打造一套高效率、自主調整、低維護負擔的「第二大腦」。


📐 系統架構(四大核心模組)

模組 功能簡述
🗓️ Daily Pages(每日頁) 今日任務、筆記、快速想法暫存、啟動與關機清單(Startup & Shutdown checklist)
✅ Tasks(任務管理) 結合 PARA 結構,依照「今天」「本週」「等待中」「狀態」「所屬項目」檢視任務
📁 Projects(專案管理) 每個專案內含子任務、相關筆記、負責人、進度條、開始/截止時間等屬性
📚 PARA 架構 Projects(專案)、Areas(責任領域)、Resources(資料庫)、Archive(已封存)

🧭 系統邏輯與運作方式

1. 統一輸入入口

  • 所有想法、任務、會議紀錄、靈感統一輸入 Daily Pages。

  • Daily Pages 可視為「大腦的臨時緩衝區」。

2. 任務與筆記的上下文關聯

  • 任務會關聯到其所屬專案(Project)或責任領域(Area)。

  • 筆記不只歸檔,也與 Tasks、Projects 或 Calendar 相關聯,便於回顧與行動。

3. 流程導向:從輸入 ➝ 分類 ➝ 執行 ➝ 回顧

  • 類似 GTD(Getting Things Done)的思想,並與 PARA 架構整合。

  • 所有資訊都可以具名分類,形成長期可擴充的知識網絡。


🔧 實際操作流程與維護步驟

🕘 上午 Startup Checklist 啟動流程:

項目 動作
✔️ 睡眠記錄 使用屬性欄位(Yes/No)追蹤健康指標
📅 檢查行事曆 開啟 Notion Calendar 檢查當日與本週安排
✅ 檢查任務清單 透過 Task View 檢查「今天」要處理的事務
🔍 深度工作 明確標記主要任務,如撰寫課綱、設計產品等

🔄 白天工作過程:

  • 利用 多視角任務檢視(Today / This Week / Waiting / Status / Calendar) 聚焦執行。

  • 若需深入,點進 Project 模組,集中管理所有關聯資料。

  • 透過 @標記與留言功能進行團隊協作。


📧 使用 Notion Mail 管理 Email:

功能 說明
🔖 自動標籤(Auto Label) 根據關鍵字、寄件人自動分類郵件(例:Second Brain Enterprise)
📥 分割收件匣(Split Inboxes) 將專案相關郵件從主收件匣分出,集中管理
📆 一鍵排程(Schedule Replies) 直接回覆郵件時嵌入可選時間(如 Calendly)供他人預約
✉️ 快速回信模板(Snippets) 建立常用回應語句,一鍵插入

🕕 晚上 Shutdown Checklist 關機流程:

項目 動作
🌟 記錄今日成就 在 Daily Pages 記錄一天中的 Quick Win
🔁 檢查行事曆 預覽明天/本週的待辦,必要時調整任務順序
🗂️ 處理筆記 Inbox 把暫存筆記分類到 Project / Area / Resource
📌 整理任務 Inbox 加入 Deadline、指定所屬分類,清空任務暫存區

🔄 長期維運(每週/每月/每季)

頻率 建議任務
📅 每週回顧 檢查未完成任務、更新專案進度、安排下週優先任務
📆 每月規劃 更新各 Area(如健康、人際、財務)目標與狀態
📖 每季整理 將完成或中止的 Projects / Notes 移入 Archive,保持主架構清爽

💡 結語與建議

  • 此 Notion「第二大腦」系統是基於 PARA 與 GTD 概念融合而成,結合日誌、任務、筆記、排程、郵件為一體。

  • 優點在於 高度整合、可視化彈性高、自定義空間強,缺點是初期上手門檻稍高、需要紀律執行。

  • 最重要的原則是:系統要釋放你的專注力,而不是讓你忙於維護系統本身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