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瓶頸時,最理想的幫手是誰?是老師?同儕?還是現在崛起的人工智慧(AI)對話代理?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,AI 不僅能回答問題,還能「教」孩子學會學習,特別是在一個關鍵的心理空間中發揮作用——近側發展區(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, ZPD)。
什麼是近側發展區?
由心理學家維果斯基(Vygotsky)提出的「近側發展區」是指一個孩子尚無法獨立完成任務,但在有經驗者(如老師、父母或同儕)幫助下可以做到的那段區間。這就是學習的「甜蜜點」。
在這個區間內,適當的引導與支持——學術上稱為「鷹架(scaffolding)」——對於促進學習與技能發展至關重要。AI,正開始擔任這個「鷹架者」的角色。
AI 對話代理如何協助學習?
現代 AI 系統,特別是對話式人工智慧(如智慧教學助理或聊天機器人),能夠分析孩子的學習進度、錯誤類型、回應方式,並根據這些資料即時調整回饋內容與難度,讓學習保持在 ZPD 的區間內。
例如,當一位學生無法解決數學問題時,AI 不會直接給答案,而是引導他思考:「你是否注意到這個步驟的關鍵變化?」「你能從圖形中發現什麼規則?」這種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,正是教師常用的鷹架策略。
AI 可以成為「更有能力的他人」嗎?
AI 並不是真正的人類,但在某些學習任務中,它可以模擬出「更有能力的他人」的輔助功能。這包括:
即時回饋與錯誤偵測
依據個人表現動態調整任務難度
多次嘗試與練習的耐心陪伴者
透過這些功能,AI 協助孩子超越原本的能力範圍,進而內化學習成果,這正是 ZPD 的精髓。
人與 AI 協同學習的未來
當然,AI 並非萬能。它無法完全理解孩子的情緒、動機或文化脈絡,也無法取代人際互動中豐富的同理心與關懷。但若與老師的指導結合,AI 能成為強大的學習「副駕駛」,幫助孩子在對的時間點、用對的方式獲得支持。
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說:「AI 不該是主角,而是幕後的導演,安排好舞台,讓孩子主動演出。」
AI 是否是「新老師」?或許不是。但它已經是「新型學習夥伴」——一個不會疲憊、能即時回應、並努力理解每一位學生學習節奏的數位同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