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7MZtQ2SyEY&list=WL&index=2
以下是影片 《9 Things I Did To Stop Wasting My Evenings After Work》 的繁體中文重點整理,適合用來優化下班後的時間、建立正向習慣、提升生活品質。
🕒 主題:擺脫下班後的無效時間,讓晚上成為改變人生的起點
「你想要的人生,是在你擁有的人生縫隙中建立起來的。」
🔹 1. 為晚上設定「明確的成功定義」
-
每晚選一個「完成就會覺得滿足」的小目標(例:看書、打電話、規劃副業)。
-
比起「放鬆」或「處理事情」,具體行動更有助建立動力與成就感。
-
關鍵原則:穩定重於完美,持續重於強度。
🔹 2. 反向規劃你的晚上(從理想睡眠時間往前排)
-
例如:10:30上床 → 9:30關機 → 8:30反思並規劃隔日。
-
目標:避免螢幕時間失控,建立固定作息。
🔹 3. 安排「下班過渡活動」作為切換開關
-
精神疲憊 → 動身體:散步、伸展、做菜。
-
身體疲憊 → 動大腦:閱讀、聽音樂、寫日記。
-
這是將你從工作模式轉換到生活模式的橋樑。
🔹 4. 建立專屬「有趣清單」
-
列出 10 項讓你期待的活動(大或小皆可)。
-
例:與朋友練習新技能、現場音樂會、家庭散步。
-
有選擇的快樂 > 無意識的拖延。
🔹 5. 「完成」勝過「完美」
-
寫一段爛文章、讀兩頁書、伸展五分鐘 → 依然是勝利。
-
替代想法:「做點什麼,永遠勝過什麼都不做」。
🔹 6. 設計你的環境,支持正確行為
-
書放在枕頭上 → 睡前就會讀。
-
日記放桌上 → 比較容易記錄。
-
不是你缺乏動力,是你缺乏好環境。
🔹 7. 安排每週 1~2 天的休息日
-
適度休息 ≠ 懶惰,是防止倦怠的策略。
-
推薦:一個平日 + 一個週末(例如:週三晚上 + 週六全天)。
🔹 8. 打造「夜間庇護所」的臥室
-
改善睡眠環境(減少藍光、增加舒適感),有助早點入睡。
-
真正讓你疲累的不是工作,而是晚上放不下手機與壓力。
🔹 9. 善用通勤時間變聰明
-
每週平均可用時間:7 小時 / 30 小時 / 365 小時
-
可做的事:
-
冥想 + 音樂
-
聽知識型 Podcast
-
構想人生規劃
-
-
「沒時間」只是藉口,時間是優先順序的體現。
📌 結語:你的未來,不是下班時間被偷走,而是你選擇怎麼用下班時間。
「你的人生品質,不取決於 9 到 5,而取決於 5 到睡前。」
-
這些小習慣每日累積,終將產生巨大改變。
-
「你想要的未來,是由下班後的選擇慢慢打造出來的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