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5/13

力量訓練 Dr Andy Galpin

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gqtSjb8slk

以下是影片 《Andrew Huberman “Triple Your Lifts With This Protocol”》繁體中文重點整理,聚焦於肌力提升訓練策略、補充品建議、恢復原則與訓練變數調整技巧,特別適合有健身、運動表現或肌力增強目標的人。


🏋️‍♂️ 一、力量訓練的核心原則

訓練選擇(Exercise Selection)

  • 一次訓練建議包括以下 4 種動作類型:

    1. 上肢推(如臥推、肩推)

    2. 上肢拉(如引體向上、划船)

    3. 下肢屈曲(髖部主導,如硬舉)

    4. 下肢伸展(膝主導,如深蹲)

訓練強度(Intensity)

  • 重點:低次數(低 reps)、高強度、長休息

  • 建議每組間休息 2–4 分鐘

  • 強度刺激肌肉的「神經驅動」,才能提升真正的「力量」


🔁 二、訓練頻率與恢復原則

目標 訓練頻率與恢復建議
力量(Strength) 幾乎每天可訓練同一肌群(因為破壞性低)
肌肥大(Hypertrophy) 每個肌群 每 48–72 小時訓練一次為佳
  • 肌肉痠痛 ≠ 是否恢復的標準

  • 肌肥大訓練重點在於蛋白質合成時間恢復完整

  • 力量訓練屬於技能型訓練,低損傷但需要頻繁刺激


🔢 三、次數(Reps)與肌肥大效益

Reps 範圍 效果
5–30 reps 對肌肥大皆有效,只要訓練到「肌肉衰竭」為止
  • 重點不是次數而是「做到力竭」

  • 變化 reps 數可提升趣味性與持續性(例如:一週內設計不同 rep zone)


💨 四、呼吸技巧(Breathing Strategy)

  • 正確方式:

    • 吸氣時保持腹壓(brace)

    • 動作下放(離心)時閉氣,推出(向心)階段吐氣

  • 輕重量沒差、重訓時需特別注意腹內壓

  • 不建議每一下都換氣,可採「每 2–3 次換氣一次」的節奏策略


❤️‍🔥 五、有氧與肌力並進(Concurrent Training)

  • Zone 2 有氧(穩態、可對話強度)

    • 幾乎不會影響肌肉生長或力量表現

    • 反而有助於血液循環與恢復

  • 初學者應選擇「離心衝擊少的運動」:

    • 單車、游泳、划船、推雪橇、上坡健走

    • 避免:下坡跑等高衝擊運動

  • 頻率:每天進行 Zone 2 有氧也是可行的


🧪 六、增強表現的補充品(Supplement Protocol)

補充品 功效簡介
🥇 肌酸單體(Creatine Monohydrate) 被稱為「補充品界的 Michael Jordan」,影響肌力、神經系統與情緒健康。安全、便宜、證據強。
🥈 小蘇打(Sodium Bicarbonate) 可短時間提升血液鹼性、延緩疲勞發生,尤其適合高強度訓練。
🥉 β-丙胺酸(Beta-Alanine) 增加肌肉內緩衝酸能力,延遲乳酸堆積。對於耐力與高強度間歇訓練有效。

小蘇打使用方法建議:

  • 訓練前 1 杯水 + 1/4 到 1/2 茶匙小蘇打(循序漸進調整)

  • 避免空腹或過量攝取(可能引起腸胃不適)


🧰 七、綜合建議整理表

類別 核心建議
訓練內容 上推、上拉、下蹲、下硬舉各一
重量強度 高強度、低 reps(1–6 次)
肌肥大策略 每組訓練做到力竭,休息充足
訓練頻率 力量可天天訓練,肌肥大每 2–3 天
有氧安排 選低衝擊型,Zone 2 每天皆可
補充品 Creatine、Sodium Bicarb、Beta-Alanine
呼吸技巧 下放時閉氣、推起時吐氣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