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7/27

Ford Mondeo Wagon 換新原廠液壓腳 與 升級液填式強化腳/硬化腳 的優缺點

 以下先把 Mondeo Mk5(CD391,2015-2022) 動力總成的「引擎腳佈局」講清楚,再比較 換新原廠液壓腳 與 升級液填式強化腳/硬化腳 的優缺點、價格與實測 NVH 差異,最後給出施工與選配建議。


1. 原廠系統:哪幾支是液壓式?

位置

結構

原廠 OE 料號(常見 2.0 EcoBoost/2.0TDCi)

作用

右上(乘客側)主引擎腳

液壓 (hydro)

DS7*-6F012-BB / BG9Z-6038-A

抑制怠速與起步扭力波

左上(變速箱側)

橡膠+金屬

DS7*-6F012-AB

支撐變速箱重量

下扭力桿/狗骨

液壓 (hydro)

DS73-6P082-BA / DS73-6P082-AE

抑制加減速擺頭

油封老化或底座龜裂時,液壓油滲漏最常從 右上主腳 或 狗骨 流出,40 ~ 80 k km 後抖動感會開始變明顯。


2. 「換新原廠液壓腳」——恢復新車 NVH

項目

單價線上參考

本地實價估算(含稅)

NVH 改善

壽命 & 風險

右上液壓腳 (Lemförder/Corteco 代工)

£55 ≈ NT$2,300  

原廠料 NT$4,500-6,000

怠速分貝 ↓約2-3 dB,方向盤細抖消失

6-8 萬 km 後多半再度疲勞

下扭力桿液壓腳

US$34.18 ≈ NT$1,100 (單件)  

原廠料 NT$3,000-4,000

換檔頓挫、加速晃動顯著減少

同上

台灣套裝(3 支液壓腳)

NT$7,750(Mk4 報價,Mk5 市價約 9-11k)  

含工 NT$12k-15k

一次回復新車靜肅度

需 2-3 hr 吊引擎施工

適合情境

  • 車齡 5-7 年、怠速抖動或室內「嗡嗡」低頻明顯變大

  • 目標是 減震 & 降噪兼顧舒適——換回全新品質的液壓腳就是 CP 值最高的做法。


3. 「液填式 / 強化腳」選項

品牌/形式

價格

性能特性

NVH 影響

建議對象

Corteco / Vibracoustic OE+ 液壓腳(通道與膜片優化、阻尼略高)

£60-90 / 支

依舊採液壓,內部流道改良,耐久度↑

舒適度≈原廠,抗晃更好  

想多撐里程、保持靜音

Hardrace Hardened Mount(高硬度橡膠實心)

US$198 ≈ NT$6,400 / 支  

引擎定位超穩、加速換檔俐落

怠速震動+1~2 階級、低頻噪 ↑

熱血操控、容忍 NVH

Powerflex 下扭力桿 PU 插心(65 ShA 軟膠)

US$30 ≈ NT$1,000 / 片  

用膠塞填滿原膠腳空洞,快速抑制擺動

怠速微震 ↑,中高速差異小

預算低、DIY 試水溫

自灌 PU/矽利康

幾百元材料費

完全填死膠體

高頻振動明顯 ↑↑

不建議:舒適度犧牲過大

Reddit 工程師也提醒:「液壓腳可額外提供橡膠無法達成的低頻阻尼」 ——若目的是抗震降噪,仍以液壓設計最均衡。


4. 實際降噪/駕駛體感比較

專案

怠速震動

40-80 km/h 胎噪

80-120 km/h 低頻隆隆

方向盤細抖

長途疲勞感

原廠新液壓腳

↓ ★★★

↓ ★

↓ ★★

↓ ★★★

大幅改善

OE+ 強化液壓腳

↓ ★★

↓ ★

↓ ★★

↓ ★★★

明顯改善

硬橡膠強化腳

↑ ★

=

= / ↑

↓★★★

可能更累

PU 插心 / 填膠

↑ ★★

=

=

↓★

視個人容忍

結論關鍵:想讓「長途開車不累」——必須把低頻震動 **(< 50 Hz)**隔掉;液壓腳的雙腔流體設計正是為了這段頻率而生  


5. 施工與細節注意

  1. 一次換齊三支:任何一支還舊都會把新腳快速打壞。

  2. 吊引擎、扭力規範:右上腳螺栓 95 Nm+90°,狗骨 80 Nm(請依車型查 WSM)。

  3. 回廠重新初始化 CCM(引擎腳負載學習),部分車型有 IDS 診斷項。

  4. 試車:怠速、D 檔踩煞車、AC on/off 交替,應幾乎不抖;若仍抖,檢查變速箱腳或怠速控制。


6. 策略建議(依你的需求)

  1. 以舒適為第一

    • 直接採用 原廠或 Corteco / Lemförder OE+ 液壓腳 全套更新。

    • 施工+工資約 NT$1.3-1.5 萬,對比你已做的門板/輪拱隔音,這筆投資能把剩餘的低頻震動處理掉,對「長途疲勞」改善最有感。

  2. 若想多一點操控「扎實感」又怕硬橡膠太抖

    • 可在換新液壓腳後,再考慮 Powerflex 下扭力桿 PU 插心;成本小,可隨時拆除。

  3. 純性能玩家

    • 才考慮 Hardrace / PU 灌膠 等硬化腳;要心理準備低速 NVH 明顯增加,不符你降低疲勞的初衷。


一句話結論


「舒適靜音」路線:換回全新原廠液壓腳 → 先感受 2-3 dB 的怠速平順 + 長途不轟腦,遠比硬橡膠強化腳更符合你「減少疲勞」的目標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