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天天泡在淘寶/拼多多的台灣「代購人」──10 個 Chomsky 式提醒
(把「刷平台-賺差價」變成「掌控時間-擴張利潤」)
# | Chomsky 的洞見 | 你現在的情境 | 行動建議 |
---|---|---|---|
1 | 演算法=資本的眼睛:它想讓你滑越久、付越多。 | 你每天耗在比價、找貨,卻只是替平台提升 DAU*。 | 把「找貨」流程SOP 化 + 自動化:‣ 用關鍵字追蹤工具、價格提醒機器人‣ 每天固定 2 時段批量處理,其他時間留給行銷或休息。 |
2 | 資訊落差=利潤來源。 | 同質化代購滿街都是,利潤被稀釋。 | 找「本地少見、品質驗證」的利基品類:如配件耗材、特殊尺寸服飾。成為「這個坑只有你懂」的專家。 |
3 | 菁英懂得打造 品牌敘事,大眾只能賣勞力。 | 你靠單筆差價,客戶黏著度低。 | 在 IG/小紅書經營帳號:‣ 分享「實拍+開箱」‣ 教學文(尺寸、海關稅金)累積「信任=溢價」。 |
4 | 耗盡注意力卻得不到學習=被動消費者。 | 你看了數千商品頁,但知識沒增加。 | 每天記錄:‣ 3 個熱門關鍵詞‣ 1 個物流新政策下週整理成筆記或貼文→變「內容資產」。 |
5 | 集體行動 > 個人單打。 | 你一人談運費,議價弱。 | 找 3–5 位同業組「集運團」,集中包裹到中國倉→再拼箱回台,平均省 15–20% 運費。 |
6 | 平台規則隨時改,個人只能被動承受。 | 淘寶漲手續費、台灣海關加稅隨時衝擊毛利。 | 建立 Line 社群 + Google 表單 接單備援;未來可切 Shopify 或蝦皮自營,減少單一依賴。 |
7 | 工具和技能才是可轉移資本。 | 如果停止代購,技能難以轉職。 | 學 Excel / Python 爬蟲 / 廣告投手 基礎,把「找貨、報價、下單」自動化;這些技能能外接案。 |
8 | 教育他人 = 放大影響力。 | 你只服務買家,獲利天花板低。 | 推出「代購教學小班」或線上課,一堂收 NT$1,500;分享 SOP、踩雷經驗。 |
9 | 持續的小勝利→打破無力感。 | 覺得賺得少、被新手搶客。 | 設 KGI:‣ 降低平均處理時間 20%‣ 90 天內毛利率 +5p。每週檢視進度,看見成長。 |
10 | 「沒希望」是體制想給你的感覺。 | 低利潤、長工時令人疲憊。 | 給自己 6 個月轉型期:從「代購工」到「品類策展+社群經營者」。寫下時程與里程碑公開宣示。 |
*DAU:Daily Active Users,每日活躍用戶
3 步驟打造「可持續」代購事業
流程自動化
用淘寶「搜同款」+ 比價外掛 → 初篩
Google Sheets + App Script → 大量轉單、毛利即時計算
差異化內容行銷
每週一主題:材料真實測試、三家品質對比
影片+圖文同步上 IG Reels/YT Shorts,導流到 Line 接單
利基社群
聚焦「大尺碼男裝」「手帳週邊」…找痛點深;
社群內提供「會員預購價」「保固協調」→ 提升 MRR(月經常收入)
工具推薦(免費 / 低成本)
目的 | 工具 |
---|---|
價格監控 | 瀏覽器外掛「隨便買 Buy Monitor」 |
批次下單 | 淘寶 CSV 匯入 + SuperBuy 代付 |
物流比價 | 黑貓集運試算、EZway 稅金預估 |
社群 | Line 官方帳號 (免費 500 對話) |
自動化 | Google App Script、IFTTT |
最後一句打氣
「把時間投資在可複製、可升級的流程與社群,而不是無止盡的刷新螢幕。」
代購能是入門,也能是跳板;關鍵在於,你是否把注意力換成資產,而不只是換成手上那幾十塊人民幣的差價。祝你把代購變品牌,把品牌變事業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