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7/12

我有時候覺得自己根本不會說英文(但其實我每天都在用英文工作)


有沒有這種感覺:你整天都用英文開會、講技術、討論組織流程、甚至做決策,但某個瞬間,你會忽然懷疑自己:「我真的會說英文嗎?」


我常常有這種感覺。明明每天都用英文和外國同事溝通,而且還是很快節奏、很技術性的溝通,開會可以一整天。但會後某一刻,我卻會心裡冒出一句:「天啊,我怎麼辦到的?」甚至還會覺得自己看不懂一封普通的英文信。


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只有我會這樣嗎?


原來,這是很多人都有的感覺


我後來發現,這種狀態其實不罕見,甚至有不少研究在探討類似的心理現象。它背後的原因可能包括:


1. 

語言自我懷疑(Language Self-Doubt)


就算我們的英文表現已經很好,內心還是可能下意識覺得自己「不是母語者」,因此對自己的語言能力產生懷疑。這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焦慮(Language Anxiety),尤其出現在高壓、專業的溝通場景中。


2. 

認知負荷與語言疲勞


我們的大腦其實需要花更多力氣來使用非母語。即使我們表現得很流暢,處理英文溝通仍然比講中文來得耗能。久而久之,大腦就會出現語言疲勞(language fatigue)——這不只是覺得累,還可能導致短暫的「我怎麼會講英文?」的錯亂感。


3. 

Impostor Syndrome 的語言版


你可能聽過冒名頂替症候群(Impostor Syndrome):即使表現優秀,內心卻總覺得自己不夠格、不是真的專家。當你用第二語言工作時,這種心理很容易被放大。因為語言不是你的「原生優勢」,所以即使表現得很好,也不容易完全信服自己。


原來,我不是一個人


我後來和幾個也在外商工作的朋友聊起這件事,大家竟然都有類似的經驗:


「我英文也用得很順,但我還是常覺得自己好像是裝出來的。」
「有時候看不懂一段英文簡報,我就會瞬間懷疑自己根本沒資格坐在這個會議裡。」


我們並不是不夠好,我們只是太習慣用「外部語言」來做「內部思考」時,產生了認知錯位。


其實,這是進步的證明


後來我換個角度想:也許,會有這種「自我懷疑」正是因為我們其實已經走得很遠了。你已經不是在學英文的人,而是用英文做事的人


這不是語言學習的初階挑戰,而是一種成熟多語使用者才會有的覺察


給也有這種感覺的你:

  • 你不是英文不好,而是太習慣「在困難的語言環境中,表現得很好」。

  • 那種「我怎麼辦到的」的驚訝感,其實是在提醒你:你已經超越了自己曾以為的極限。

  • 有語言疲勞、有懷疑,都是正常的。甚至是你做得很好的證據。


最後:


下次你再覺得自己不會說英文時,請記得——你其實已經用英文完成了一整天高強度的專業溝通。如果那不算會說英文,那什麼才算?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