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7/12

緊急/生存蠟燭

 下面把「求生蠟燭」(又常被稱為「緊急/生存蠟燭」)與一般日用或裝飾蠟燭的製作流程,依照各環節差異做對照,方便你一眼看出「為什麼」「怎麼做」都不太一樣。


1. 設計目標差異

需求

求生蠟燭

普通蠟燭

使用場景

無電力、低溫、戶外/災害

居家照明、香氛、裝飾

期望功能

長燃、耐摔、可提供熱源(煮熱水、化雪)

光線、香味、氣氛

收納方式

密封金屬罐或鋁杯,防潮防碎

玻璃杯、柱狀、茶蠟、造型


2. 蠟材與配方

環節

求生蠟燭

普通蠟燭

基礎蠟

高熔點石蠟 (60 °C↑) + 微晶蠟 或蜂蠟,硬度高、點燃不易融成液池

石蠟 54 °C/大豆蠟/棕櫚蠟,講究平滑與氣味

添加劑

3–10 % 硬脂酸或Vybar → 提高熔點並防滑滴;1–3 % 抗氧化劑避免長期庫存變質

顏料、香精油(5–10 %);偶爾加硬脂酸讓表面更亮

顏色與香味

通常不添色、不加香 ← 減少揮發物、延長燃燒

可自由加色、配香

兼用燃料

有人會在最後 5 % 攙混凡士林或植物油,失溫時可當點火助燃/防水軟膏

無此考量


3. 燭芯設計

環節

求生蠟燭

普通蠟燭

材質

100 % 棉芯,三股或扁編;有時改用木芯或加金屬線芯防倒伏

單股棉芯;精品常用紙芯、扁編芯

直徑

同體積蠟時 略粗,確保足夠熱通量可煮水

依容器大小決定,一般較細

多芯

罐徑 7 cm↑會放 3 芯:照明 1 芯、要煮水→點 3 芯

少見;除非為造型或大缸香氛


4. 容器與封裝

  1. 金屬螺蓋罐、鋁杯或迷你鐵罐

    • 不怕摔裂,可直接當小爐具放置杯麵或雪克杯。

    • 密封防潮,裡面可塞火柴、棉絮、點火片。

  2. 一般香氛蠟燭多用玻璃杯或裸柱;破損、濺蠟風險高,不適合背包或跌落環境。


5. 製作流程差異(步驟對照)

步驟

求生蠟燭重點

普通蠟燭重點

① 配蠟

高熔點石蠟 + 微晶蠟 + 硬脂酸 → 80 ~ 85 °C 完全融解

選蠟後加香料於 65 ~ 75 °C

② 處理燭芯

先 熱蠟浸芯(預上蠟)→ 增硬、耐燃;底片加金屬座防滑

同樣浸芯,但多半只做 1 次

③ 灌蠟

罐體預熱(避免龜裂)後一次到七八分滿;冷縮再二次補蠟 → 消除空洞

可一次灌滿;柱蠟需反孔補蠟

④ 排氣/震動

灌蠟後輕敲容器底,排大氣泡 → 防止陰燃

視需求;香氛蠟燭通常較隨意

⑤ 冷卻曲線

室溫放置 24 h;太快降溫會產生裂痕

視香精種類 3–12 h 即可脫模或貼標

⑥ 封罐

完全冷卻 → 貼防水標籤 → 闔蓋;可另貼使用提示與 SOS 信號圖樣

貼品牌與香味標;部分裸柱不封蓋


6. 成品測試差異

測試項

求生蠟燭

普通蠟燭

燃燒壽命

實測直到液面距底 5 mm,目標 6–8 h/100 g 蠟

視香味與容器,一般 4–5 h/100 g

熱功率

以 250 ml 水升溫到 80 °C 為指標;3 芯同時點燃能否達標

通常不測

跌落測試

1 m × 5 次不碎、不漏蠟

不做或僅外包裝氣泡測試

高低溫循環

–20 °C / 60 °C 循環 24 h 不開裂、不出油

基本不測


7. 在家動手做求生蠟燭的小技巧

  1. 選料:市售 64–66 °C 熔點石蠟與蜂蠟 1:1,加入 5 % 硬脂酸。

  2. 罐體:用 2–4 oz 厚鋁蠟燭罐;內壁貼一層鋁箔膠帶,回折導熱。

  3. 多芯定位:用紙板打 3 孔固定,確定芯距離中心均勻。

  4. 填充小物:罐蓋內貼打火石或用膠帶環形收納防水火柴。

  5. 字段標:外殼噴上熒光橙或貼錫紙,可反射光源作求援信號。


關鍵差異一句話總結


求生蠟燭為「耐候 + 長燃 + 多用途」而生,整個配方與工序都圍繞「高熔點、高硬度、金屬封裝、多芯」來設計;普通蠟燭則更重視外觀與香氛,容器、原料與測試標準都寬鬆許多。


如果你打算自製,建議先用小罐做少量試燒,確認熔點與芯號,再放大到多顆生產,比較不會踩坑。祝你動手順利、避難裝備再升級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