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Ih-zomOBb0
### 《Stop Losing Your Best Ideas: How to Take Notes You'll Actually Use》重點整理
#### 核心問題
- 大多數人筆記做很多,但90%以上的筆記永遠不會再被看一次
- 筆記散落各處(Apple Notes、Google Docs、紙張、Slack、郵件…),需要時根本找不到
- 筆記與實際工作脫節 → 變成「數字垃圾」,產生「假裝有生產力」的錯覺
#### 核心解決方案:Capturing Beast 框架(Paperless Movement 的實戰系統)
1. **把所有資訊分成 4 大類(立刻決定歸屬,杜絕「到底存哪裡」的猶豫)**
- PKM(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):純個人知識
→ 書的啟發、學習筆記、個人靈感
- BKM(Business Knowledge Management):團隊共享知識
→ 會議記錄、決策、流程文件
- PPM(Personal Project Management):個人任務
- BPM(Business Project Management):團隊任務
捕捉時只問兩個問題:
- 是個人還是團隊?
- 是知識/資訊還是行動/任務?
→ 立刻知道該放哪裡
2. **快速捕捉 → 後續處理(兩階段法)**
- 快速階段:用最順手的工具(Apple Notes、語音備忘錄、紙筆都行)
- 處理階段:每天固定時間把快速捕捉的內容搬到「單一可信來源」(Single Source of Truth)
3. **永遠把筆記連結到專案/目標/任務**
- 絕對不要有「漂浮的獨立筆記」
- 每則筆記都要回答:「這則筆記支持哪一項具體工作?」
- 這樣下次開啟該專案時,所有相關筆記自動出現,無需搜尋
4. **只記「可行動的洞見」(Actionable Insights)**
- 鐵律:如果不會改變你「怎麼做」或「怎麼想」,就不要記
- 不是在建圖書館,而是在建「決策支援系統」
#### 實施後的改變
- 靈感不再消失
- 知識開始複利(每則新筆記都建立在舊筆記之上)
- 開啟專案 = 自動看到所有相關筆記與洞見
- 真正把筆記變成生產力,而不是數字垃圾
#### 立即可執行的行動清單(這週開始做)
1. 選定你的單一可信工具(PKM、BKM、PPM、BPM 各自選好)
2. 設定每天處理快速捕捉的固定時段(建議 5-10 分鐘)
3. 每捕捉一則筆記就問:「個人/團隊?知識/行動?」→ 標記並稍後連結到對應專案
4. 養成「只記會改變行為的洞見」的習慣
這套系統的核心觀念:
**筆記不是為了「保存資訊」,而是為了「在對的時間、對的地點,驅動正確的行動」。**
(影片結尾有提供免費的「Icore Journey Starter Kit」:120 頁 PDF + 11 堂課,包含完整工具推薦與範本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