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7/20

給天天泡在淘寶/拼多多的台灣「代購人」──10 個 Chomsky 式提醒

 

給天天泡在淘寶/拼多多的台灣「代購人」──10 個 Chomsky 式提醒


(把「刷平台-賺差價」變成「掌控時間-擴張利潤」)

#

Chomsky 的洞見

你現在的情境

行動建議

1

演算法=資本的眼睛:它想讓你滑越久、付越多。

你每天耗在比價、找貨,卻只是替平台提升 DAU*。

把「找貨」流程SOP 化 + 自動化:‣ 用關鍵字追蹤工具、價格提醒機器人‣ 每天固定 2 時段批量處理,其他時間留給行銷或休息。

2

資訊落差=利潤來源。

同質化代購滿街都是,利潤被稀釋。

找「本地少見、品質驗證」的利基品類:如配件耗材、特殊尺寸服飾。成為「這個坑只有你懂」的專家。

3

菁英懂得打造 品牌敘事,大眾只能賣勞力。

你靠單筆差價,客戶黏著度低。

在 IG/小紅書經營帳號:‣ 分享「實拍+開箱」‣ 教學文(尺寸、海關稅金)累積「信任=溢價」。

4

耗盡注意力卻得不到學習=被動消費者。

你看了數千商品頁,但知識沒增加。

每天記錄:‣ 3 個熱門關鍵詞‣ 1 個物流新政策下週整理成筆記或貼文→變「內容資產」。

5

集體行動 > 個人單打

你一人談運費,議價弱。

找 3–5 位同業組「集運團」,集中包裹到中國倉→再拼箱回台,平均省 15–20% 運費。

6

平台規則隨時改,個人只能被動承受。

淘寶漲手續費、台灣海關加稅隨時衝擊毛利。

建立 Line 社群 + Google 表單 接單備援;未來可切 Shopify 或蝦皮自營,減少單一依賴。

7

工具和技能才是可轉移資本。

如果停止代購,技能難以轉職。

學 Excel / Python 爬蟲 / 廣告投手 基礎,把「找貨、報價、下單」自動化;這些技能能外接案。

8

教育他人 = 放大影響力

你只服務買家,獲利天花板低。

推出「代購教學小班」或線上課,一堂收 NT$1,500;分享 SOP、踩雷經驗。

9

持續的小勝利→打破無力感。

覺得賺得少、被新手搶客。

設 KGI:‣ 降低平均處理時間 20%‣ 90 天內毛利率 +5p。每週檢視進度,看見成長。

10

「沒希望」是體制想給你的感覺。

低利潤、長工時令人疲憊。

給自己 6 個月轉型期:從「代購工」到「品類策展+社群經營者」。寫下時程與里程碑公開宣示。

*DAU:Daily Active Users,每日活躍用戶


3 步驟打造「可持續」代購事業

  1. 流程自動化

    • 用淘寶「搜同款」+ 比價外掛 → 初篩

    • Google Sheets + App Script → 大量轉單、毛利即時計算

  2. 差異化內容行銷

    • 每週一主題:材料真實測試、三家品質對比

    • 影片+圖文同步上 IG Reels/YT Shorts,導流到 Line 接單

  3. 利基社群

    • 聚焦「大尺碼男裝」「手帳週邊」…找痛點深;

    • 社群內提供「會員預購價」「保固協調」→ 提升 MRR(月經常收入)


工具推薦(免費 / 低成本)

目的

工具

價格監控

瀏覽器外掛「隨便買 Buy Monitor」

批次下單

淘寶 CSV 匯入 + SuperBuy 代付

物流比價

黑貓集運試算、EZway 稅金預估

社群

Line 官方帳號 (免費 500 對話)

自動化

Google App Script、IFTTT


最後一句打氣


「把時間投資在可複製、可升級的流程與社群,而不是無止盡的刷新螢幕。」
代購能是入門,也能是跳板;關鍵在於,你是否把注意力換成資產,而不只是換成手上那幾十塊人民幣的差價。祝你把代購變品牌,把品牌變事業!

給台灣工廠勞工的 10 個「Chomsky 提醒」

 

給台灣工廠勞工的 10 個「Chomsky 提醒」


(簡明易懂:事實 + 行動建議,幫你顧健康、顧荷包、顧權益)

#

Chomsky 指出來的事實

對工廠勞工的提醒

可以馬上做的事

1

集團媒體與綜藝節目常用「娛樂」稀釋大家對勞動議題的注意力。

下班滑手機、看電視前先問:這些內容能幫我爭取加班費或更安全的環境嗎?

一週空出 30 分鐘,關注《勞動三法》或工運新聞。

2

菁英接受的是「管理他人」的教育,大多數工人只被教「聽命」。

了解法律與財務,是打破資訊差的第一步。

下載「勞動部勞動小幫手 App」查工時、休假、工安權益。

3

體育、追星可以轉移壓力,也可能分散對職場安全的關心。

班上同事聊球賽的同時,也能聊「本月工安缺失」。

在休息室張貼工安提醒海報;每週提出 1 項改善建議。

4

真正的改變靠集體行動而非個人抱怨。

同事間互信=談判籌碼。

成立或加入職工福利委員會/工會 Line 群,集中訴求好發聲。

5

沒有人提醒你權益,資方自然不會主動提高待遇。

工時、加班費要自己記錄清楚。

用手機記事本或 Google 試算表紀錄每日開工/收工時間。

6

劣質資訊讓人相信「爭權益=麻煩製造者」。

合法申訴比沉默更安全。

遇違法加班,先向主管反映;無效就找勞工局免費諮詢(1955)。

7

歷史證明:8 小時工作制、週休二日都是工人團結得來的。

不要覺得「制度都是這樣」,它是可以改變的。

每月讀一篇台灣工運史小故事,從前人的經驗找靈感。

8

「被動接收」任憑演算法推影片;「主動學習」才是自我升級。

技能=未來跳槽談薪本錢。

利用政府「充電起飛」補助,上線上焊接證照、PLC 控制、簡易英文。

9

菁英最害怕的是工人跨廠/跨產業交換訊息。

建立外廠友好網絡,資訊流通更快。

參加地方產業工會或 FB「工人交流社團」,分享職災與薪酬行情。

10

「覺得無望」正是體制想要的結果。

再小的勝利都能累積集體信心。

先從爭取飲水機、更換老舊防護具做起,成功一次再往大目標前進。


實用小工具 & 資源

  1. 1955 勞工諮詢專線:24 小時免費、可匿名。

  2. 工會發展中心網站:查詢所在地可加入的「產業工會」。

  3.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LINE@:即時回報職災隱患。

  4. 公庫(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)YouTube:台灣最新工人/社運紀錄。


三句打氣話

  1. 權益是談來的,不是等來的

  2. 一人站出來是勇氣,一群人站出來才有力量

  3. 懂得查資料、記紀錄、找同伴,你就離改變更近一步


Chomsky 名言改編
如果你先假設「反正沒得改」,那就真的永遠改不了。把下班 10 分鐘拿來學法規、找同伴,工人也能成為自己命運的設計師。

娛樂如何成為新自由主義(neoliberalism)最強大的武器

 這段影片內容以Noam Chomsky的觀點為核心,深入探討了娛樂如何成為新自由主義(neoliberalism)最強大的武器,並對現代社會的教育、媒體、文化與權力結構提出深刻批判。以下為重點概念與實際建議整理: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9trTzH0zkE


🔑 

重點概念整理


1. 

娛樂的政治功能

  • 娛樂(如電視、電影、體育、社群媒體)看似中立,實則是 轉移注意力、壓抑政治意識的工具

  • 「策略性的分心」是社會控制的核心,讓大眾忽略真正影響他們生活的權力結構。


2. 

娛樂與資本主義結構共生

  • 娛樂鞏固 個人主義、競爭與消費主義 的價值觀,讓社會結構看起來「自然」、「不可質疑」。

  • 主流媒體不批判體制,只呈現「被允許的現實」。


3. 

菁英與大眾的教育落差

  • 菁英接受的是 戰略性、歷史性、權力操作的教育,學習如何治理與維持體制。

  • 大眾則接受 服從性、職能性教育,以便成為「順從的勞動者」,而非思考者或行動者。

  • 矽谷高層限制自己子女使用螢幕、鼓勵哲學與邏輯訓練,反映出他們深知娛樂的麻醉功能。


4. 

民主的空殼化與大眾的去政治化

  • 大眾「自由地選擇」娛樂,實際卻成為 旁觀的民主(spectator democracy)

  • 缺乏批判性教育與歷史理解,導致人民對政治冷感,無法組織集體行動。


5. 

真正的民主需仰賴民主教育

  • 教育不應是訓練服從,而應是培養批判意識與集體力量的手段。

  • 被壓抑的是「對未來有希望的想像」,娛樂與無力感共同塑造出一個無行動的社會。


✅ 

具體建議與應對策略


🌱 

教育層面改革

  1. 推動批判性思維教育

    • 啟發學生質疑「誰受益?」、「這個敘事背後是什麼權力結構?」。

  2. 深化歷史與體制認識

    • 不只是愛國神話,而是勞工運動、抗爭史、帝國主義的真實分析。

  3. 重視集體行動與社群實踐

    • 教育不只是個人競爭訓練,也應該強調合作與社會組織的能力。

  4. 推動參與式、民主化教學法

    • 學生參與決策,學校成為民主實踐的模擬場域。

  5. 連結社區與真實議題

    • 讓學生參與在地社會問題,不只是紙上談兵。


📢 

大眾行動與媒體素養

  1. 練習主動挑選媒體內容

    • 少看八卦、多閱讀結構性分析或替代媒體(如獨立新聞、學術講座)。

  2. 組織社區讀書會或行動小組

    • 學習與討論不只是個人行為,而是集體覺醒的起點。

  3. 家長與老師角色轉變

    • 家長應避免讓孩子沉迷於娛樂媒體,而是啟發他們的思考與同理心。

    • 教師應鼓勵質疑與創造,而不是服從與重複。

  4. 抵制娛樂化政治

    • 拒絕將政治視為戲劇性消費(如候選人形象包裝),而是思辨與參與的實踐。


📌 結語:從認知到行動


如Chomsky所說:


“The true revolution begins not in distant dreams but here and now — within our classrooms, within our communities, and above all, within our minds.”


要打破現有結構,就要從看穿娛樂的政治功能奪回教育的意義開始。知識與批判,不該只屬於菁英。


Dub plate 和「黑膠」

 「Dub plate」和「黑膠」都是類似的唱片媒介,但它們的用途、製作方式和壽命有明顯的差異。以下是它們的主要差異:


🔹 1. 定義與用途

  • Dub Plate(試版、沖版)

    • 是一種預先製作的黑膠唱片,通常用來測試混音、未正式發行的音樂,或者作為 DJ 專用的獨家版本。

    • 常用於雷鬼(Reggae)、DUB、Drum & Bass、Jungle、Dancehall等音樂場景。

    • DJ 常使用 dub plate 來播放尚未公開的曲目或「Sound Clash」比拼中的專屬曲目

  • 黑膠唱片(Vinyl Record)

    • 是正式發行的音樂載體,通常批量壓製,用於商業銷售與收藏

    • 有 7 吋(單曲)、10 吋、12 吋(專輯)等格式。


🔹 2. 材料與壽命

  • Dub Plate

    • 通常是用**乙烯基塗層的鋁盤(acetate disc)**製作,較軟。

    • 壽命短:頻繁播放會磨損,約可播放 50~100 次。

    • 適合測試或限定場合使用。

  • 黑膠

    • 採用PVC 壓製,材料堅固。

    • 壽命長:若保存得當可播放數百甚至上千次。


🔹 3. 製作與成本

  • Dub Plate

    • 通常是單片製作,用**刻錄方式(lathe cut)**製成,製作速度快。

    • 成本高昂,單片製作可能要數十到上百美元。

  • 黑膠

    • 批量生產(壓模),每片成本隨數量遞減。

    • 適合正式發行和大量銷售。


🔹 4. 聲音特性

  • Dub Plate

    • 音質極佳,甚至優於黑膠(因為刻錄時沒經過母帶壓縮)。

    • 高頻清晰但因材料關係,容易損耗。

  • 黑膠

    • 音質穩定耐聽,但會受製作與壓片質量影響。


小結表格:

項目

Dub Plate

黑膠唱片

用途

測試/專屬DJ曲目

商業發行/收藏

材料

乙烯塗層鋁盤(acetate)

PVC(聚氯乙烯)

壽命

短(約 50–100 次)

長(數百次以上)

成本

高(單片製作)

低(批量生產)

音質

高但易耗

穩定耐聽



Game Theory 來面對戰爭、衝突與不確定性

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1TPJq8XoIM

以下是影片《Escape World War 3 with Game Theory》的完整重點整理與觀念摘要


🎯 

主旨概念


在面對戰爭、衝突與不確定性時,理解博弈論(Game Theory)不只能幫你保命,還能幫你致富。


博弈論不只是數學遊戲,而是指導人際關係、商業、政治,甚至戰爭策略的基本原則。影片透過「囚徒困境」與歷史實驗,揭示合作比對抗更能帶來長遠利益,但權力結構卻故意讓大眾忽略這一點。


🔐 

一、核心模型:囚徒困境(Prisoner’s Dilemma)


規則摘要:

狀況

A 與 B 都不招

A 招 B 不招

A 不招 B 招

都招

結果

各得 3 金幣

招的得 5,另一人得 0

同上

各得 1 金幣

  • 若雙方選擇合作(都不告密)→ 雙贏

  • 若一方背叛(招供)→ 自己得利,對方受損

  • 若都背叛 → 雙輸


💡 教訓:


短期自利=長期互毀
長期合作=最大利益


🧠 

二、博弈論最佳策略:Tit for Tat(以牙還牙)


👑 贏家策略(經 1980s 電腦博弈競賽驗證):

策略名稱

特點

Tit for Tat

先合作,對方合作就繼續合作,對方背叛就回擊

Generous Tit for Tat

與 Tit for Tat 相同,但偶爾寬容(約 10% 不報復)


🧪 

三、四大成功策略法則

  1. Start with cooperation(先釋出善意)

  2. Be retaliatory(被攻擊就反擊,建立底線)

  3. Be forgiving(給對方改過機會,不懷恨在心)

  4. Be clear(策略要單純明瞭,讓人能信任)


🔍 

四、零和 vs 非零和思維

  • 零和遊戲(Zero-Sum Game):你的贏=我的輸(如:撲克、戰爭)

  • 非零和遊戲:可以共贏(如:市場交易、社群建設、婚姻)


真正的強者不是靠打敗別人,而是與人合作、共同創造價值。


🕵️ 

五、現實世界的兩面戰略:Suki 的雙面策略


影片中「Suki」指的是權力精英/隱密集團(暗喻),他們:

對內

對外

高度合作

散播分裂、鼓吹衝突

🎭 策略名稱:


Honor on the inside, dishonor on the outside.


🎯 目的:

  • 內部團結、累積財富

  • 外部對立、讓大眾陷入「不信任—分裂—戰爭」循環


💣 

六、戰爭與分裂:如何控制大眾?

  • 一場戰爭能產生三代失去信任感的人類

    • 心理創傷

    • 缺乏合作信念

    • 容易採用「自由曼」策略(一次受傷即永不合作)


戰爭不是無法避免的,是被策動的。


🔄 

七、從分裂中復原的唯一方法:重建合作文化


✅ 個人應對策略:

  1. 別被鼓動去戰鬥或仇恨

  2. 找志同道合者,建立合作網絡

  3. 採用 Tit for Tat 或 Generous Tit for Tat 策略

  4. 恢復對「榮譽、信任、寬容」的信仰


💡 

八、總結:博弈論不是冷冰冰的數學,而是生存與繁榮的哲學


🎖️ 榮譽不是零和的,榮譽會帶來真正的繁榮。
🔥 別當被分化的大眾,要當明智的合作者。



笨不是智力問題,而是道德與社會問題

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fekgjfh1Rk

以下是影片《The Terrifying Theory of Stupidity You Were Never Meant to Hear – Dietrich Bonhoeffer》的重點摘要,條理清晰、方便記憶與理解:


🎯 

主旨:笨不是智力問題,而是道德與社會問題


根據德國神學家 迪特里希・朋霍費爾(Dietrich Bonhoeffer) 的理論:


「人類最可怕的敵人不是邪惡,而是功能性愚蠢(functional stupidity)。」


🧠 1. 

什麼是功能性愚蠢?

  • 不是 IQ 低,也不是沒受教育

  • 是一種放棄思考的社會與心理狀態,人變成口號的複製機。

  • 不再主動思考、不質疑,只照指令或大眾行動行事

  • 常見於:

    • 傳播陰謀論的高學歷者、

    • 支持殘酷政策的宗教人士、

    • 忠於錯誤信仰的普通公民。


🧬 2. 

為什麼愚蠢比邪惡更危險?

邪惡

功能性愚蠢

有自覺,知錯

真心以為自己在做好事

會產生內在矛盾與反抗

完全抗拒修正或反省

最終會崩壞

能長期存在且傳染


🧱 3. 

愚蠢如何形成?(社會機制)

  • 群體壓力與順從心理(如:Milgram 服從實驗)

  • 資訊過載、情緒操控(如:社群演算法設計)

  • 經濟焦慮與時間壓力,人們選擇「不去思考」來節省認知能量(理性無知 rational ignorance)

  • 系統性壓力讓人不敢質疑、不敢脫隊


📱 4. 

現代社會如何放大愚蠢?

  • 社群平台優先推播情緒強烈、簡單化、迎合偏見的內容

  • 假資訊比真資訊快 6 倍傳播(MIT 研究)

  • 各種 AI 演算法根據你的點擊、猶豫、停留時間來強化回音室效應

  • 演算法不需要說服你,只需讓你停止思考


🧪 5. 

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支持 Bonhoeffer 的觀察

  • 認知失調理論(Festinger):人遇到矛盾資訊會選擇忽略、不舒服。

  • Asch 順從實驗:75% 的人會在群體壓力下改變明知錯誤的答案。

  • 壓力與焦慮讓人更容易接受權威說法與極端論述


⚠️ 6. 

歷史案例:正常人如何陷入集體愚蠢?

  • 納粹德國支持者

  • 賽倫女巫審判(Salem witch trials)

  • 美國紅色恐慌(Red Scare)

  • 新冠期間的陰謀論傳播者(包括醫師、律師、科學家)


這些人並非邪惡,而是停止了獨立思考。


🔓 7. 

如何抵抗愚蠢?(Bonhoeffer 的「昂貴恩典」)


個人層面

  • 培養智識謙卑(Intellectual humility)

  • 主動閱讀反對觀點

  • 定期挑戰自己的核心信念

  • 慢分享、查證、敢說「我不知道」


制度層面

  • 要求社群平台揭露演算法偏誤

  • 推動全民媒體素養教育

  • 設計鼓勵謙遜與多元的線上空間

  • 減少經濟壓力(如健康照護、居住、工時改革),釋放人們思考的餘裕


📌 8. 

Bonhoeffer 的最終問題:誰能堅持?


在群體壓力大、思考成本高的時代:


誰還願意持續思考?

誰不為了安全感而犧牲誠實?

誰選擇好奇而非確信、真相而非舒適?


🔥 9. 

最後挑戰:每天的反抗


Bonhoeffer 的理論不是讓人恐慌,而是發出召喚:


選擇思考本身,就是一種抵抗。


✅ 快速記憶法:「STOP」原則對抗愚蠢:

字母

含義

S – Slow down 分享前先查證

T – Think against yourself 主動找反對意見

O – Own your gaps 勇於承認不知道

P – Practice humility 練習智識謙卑


如果你需要,我可以幫你整理成:

  • 懶人包圖卡

  • PPT 簡報

  • 學習單或教案

  • 成語對應、哲學連結、教育用途發想



現實、意識、自由意志和神

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sDVuyx0Myc

影片《They Will Break Your Understanding of Everything…》由三位思想家──Chris LanganFederico Faggin, 和 Bernardo Kastrup──提出顛覆性觀點,融合神學、量子物理、意識哲學與實在論,挑戰我們對現實、意識、自由意志和神的既有理解。


以下是核心論點的整理:


🧠 

一、現實的本質是心靈(意識)


✅ 代表人物:

Bernardo Kastrup

  • 世界不是物質組成的,而是意識的表現:物質是心靈活動的「儀表板顯示」,並非實體。

  • 只有一個普遍的意識(Universal Consciousness):個體意識是其「解離」產物,就像多重人格來自一個大腦。

  • 你不是觀察者,而是宇宙觀察自己的方式之一

  • 自由意志並非完全任意的行為,而是你本質的展現──你是誰,決定了你會怎麼選擇。


🧬 

二、你是場域(field),不是機器


✅ 代表人物:

Federico Faggin

  • 人體與細胞是「全息場」的一部分:每個細胞都含有全部資訊,不是機械組合,而是量子場。

  • 經驗是量子資訊,不能複製:與經典資訊不同,量子資訊私密、不可複製,只能經歷,不能轉移。

  • 意識主導現實的「坍縮」:量子波函數因意識觀測而坍縮,意識參與現實的生成。

  • 身體像無人機,意識才是操作者:死亡只是連線中斷,意識回歸更大的本源。


🧩 

三、神與宇宙是何種關係?


✅ 代表人物:

Chris Langan(CTMU)

  • 宇宙是顯示(display)+ 處理(processing):我們活在顯示層,神控制背後的處理系統。

  • 神是必然存在的本體,具有三全屬性(全能、全知、無所不在)且是意識性的

  • 我們是神的映像,是祂自我映射的結果

  • 自由意志與創造性存在,我們在參與創造與處理現實。


🔥 

四、地獄與邪惡的起源:分離與自創現實

  • 地獄不是懲罰,而是自我與神分離後的自我創造結果

  • 撒旦是反神的結構性必要存在,透過人類與制度(如企業、政府)取得力量。

  • 邪惡無自體存在,須依附人類行為才具體現。


🌀 

五、死亡與永恆:意識不死,只是轉換

  • 死亡是意識回歸更大場域的瞬間,如操作無人機的意識抽離裝置。

  • 臨死經驗與量子場理論相符:當大腦活動終止,意識仍存在於另一層面。

  • 時間與空間非本質,僅為資訊分類工具,一切皆在永恆場中共存。


🤖 

六、AI與物質主義的侷限

  • AI能模仿結構,無法擁有意義或經驗:它能生成句子,卻無法「知道」其含義。

  • 意識是不可模擬的主體性經驗,不是資料處理結果。

  • 科學錯將儀表板當作天空本身,誤把觀測結果當作真實本體。


🧘 

七、真正的覺醒與改變

  • 意識是創造的引擎:不是見證者,而是現實的共同創造者。

  • 世界的神聖不在別處,而就在我們之中

  • 合作與共感源於覺知「我是整體的一部分」,這不是信仰,而是自我體驗。


🎯 總結:破壞你的理解,重建你的實相

主題

核心觀點

意識

現實的基礎,非副產品

是整體宇宙的處理與顯示核心

自由意志

存在,是你本質的表現

死亡

非終點,而是意識的轉移

現實

不是物質組成,而是心靈顯現

AI

無法擁有主體性與感受

靈性

是對實相本質的認識,不是盲信



「進步」若不被智慧與道德引導,就成為奴役自然與自身的枷鎖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qiG7tYxD1Q


影片《Slavery in the name of progress | A Wake-Up Call by Martin Scorsese》以強烈批判性的角度檢視「進步」的概念,揭露其背後的代價與陷阱。以下是核心論點整理:


🧠 

一、進步的兩面性:好進步 vs. 壞進步

  • 進步不等於改善:技術或經濟的發展不必然代表人類福祉的提升。

  • 進步陷阱(Progress Trap):短期看似正向的發展,當達到一定規模後,會產生不可逆的災難性後果(如滅絕猛獁象的石器時代獵人)。


🧬 

二、人類本能 vs. 現代文明的失衡

  • 人類的大腦與本能停留在舊石器時代,而技術已遠超自然進化的節奏。

  • 短期反應機制(如戰或逃)無法應對長期挑戰(如氣候變遷、資源枯竭)。


🌍 

三、有限地球 vs. 無限增長的迷思

  • 無限制的經濟增長在有限資源的地球上是無法持續的。

  • 自1980年起,人類已開始耗損自然資本的本體,而非僅使用其「利息」。


📉 

四、現代文明=全球規模的進步陷阱

  • 我們當前的全球化體系是一場單一的實驗,一旦失敗將無備選方案。

  • 古代文明(如羅馬、瑪雅)的崩潰也源自生態與社會資源的耗竭與不平等加劇


💰 

五、財務帝國主義與全球資源掠奪

  • 第三世界被貸款、債務與資源交換制度綁架,造成環境與人道災難。

  • 資本主義透過國際金融機構與跨國企業推動掠奪性經濟:從熱帶雨林、礦產到基因工程。


🧬 

六、科技進步的「上帝情結」

  • 基因編輯、生物工程與人工智慧給人類扮演「創造者」的能力。

  • 然而,缺乏道德進步與集體智慧,使這種「玩弄造物」的能力充滿風險。


🤖 

七、唯有集體覺醒與簡樸生活可逆轉危機

  • 解法不在更進一步的科技,而是減少過度消費與資源浪費

  • 需要道德自覺、制度改革與文化價值的轉向,特別是富裕國家。


🧩 

八、人性是一切問題的根源,也是唯一解答

  • **人類的本性(自私、短視、模仿他人)**造成當前危機。

  • 要改變未來,必須對抗自身本能,重塑價值觀,否則文明將證明自己是一次失敗的進化實驗。


🎯 

總結


「進步」若不被智慧與道德引導,就成為奴役自然與自身的枷鎖。
我們不能再以「更多」、「更快」、「更大」為榮,而應以「夠了」、「減少」、「關懷」為新的文明標準。



《失控的焦慮世代》(The Anxious Generation)

《失控的焦慮世代》(The Anxious Generation)由心理學家喬納森·海特(Jonathan Haidt)撰寫,探討Z世代(大致為1995-2012年間出生的人)面臨的心理健康危機,特別是因智慧手機和社群媒體的普及所引發的焦慮、憂鬱等問題。作者認為,現代孩子在過度保護的現實世界與缺乏保護的數位世界中成長,導致前所未有的情緒與大腦發展挑戰。以下是書中核心概念與建議,改編成適合孩子閱讀的簡單筆記,幫助孩子理解並建立健康的數位生活習慣。


---


# 給孩子的「快樂數位生活」小筆記


嗨,小朋友們!你喜歡玩手機或平板嗎?它們超好玩,但有時候也會讓我們心情亂亂的。這本書的作者叔叔發現,現在的孩子因為太常看螢幕,變得有點焦慮。別擔心!他分享了一些超棒的秘訣,幫你用手機開心玩,還能保持好心情!


---


## 為什麼手機有時讓我們不開心?


- **太多螢幕時間**:一直看手機或社群媒體,就像吃太多糖果,會讓大腦累累的,感覺不開心或壓力大。

- **比來比去**:看到別人在網路上曬很酷的東西,會覺得自己不夠好,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厲害!

- **少了真實朋友**:一直線上聊天,卻很少跟朋友面對面玩,會讓你覺得有點孤單。


---


## 怎麼變成「數位小英雄」?


這本書給了四個大建議,讓你用手機時又開心又健康!


### 1. 少用手機,多去真實世界冒險!

- **為什麼?** 跟朋友一起跑跑跳跳、玩遊戲,比一直看螢幕有趣多啦!真實世界的快樂讓你的大腦更強壯。

- **怎麼做?**  

  - 每天留點時間不碰手機,比如吃飯或睡前,把手機放遠遠。  

  - 跟家人或朋友玩桌遊、去公園踢球,或畫畫、做手工。  

  - 試試「螢幕休息日」:一週挑一天少用手機,去戶外探險!


**小挑戰**:今天試試關手機一小時,去做一件好玩的事,比如跟爸媽聊天或幫忙做點心!


### 2. 跟真朋友多相處

- **為什麼?** 面對面聊天、一起笑,比在手機上按讚更開心!真正的朋友讓你覺得被愛。

- **怎麼做?**  

  - 約朋友一起玩,比如騎腳踏車或一起做作業。  

  - 少滑社群媒體,多跟朋友說說你的想法或聽聽他們的故事。  

  - 如果有人在網路上說不好的話,告訴爸媽或老師,他們會幫你。


**小挑戰**:這週約一個朋友一起玩,試試不看手機,專心跟他聊天!


### 3. 找到屬於你的超能力

- **為什麼?** 你是獨一無二的!做你喜歡的事,比如畫畫、運動或學新東西,會讓你覺得自己超棒,不用跟網路上的人比。

- **怎麼做?**  

  - 試試新愛好,比如學彈吉他、做蛋糕或種花。  

  - 寫下三件你覺得自己很厲害的事,比如「我跑得很快」或「我很會講笑話」。  

  - 別管社群媒體上別人多厲害,專注在你自己的進步!


**小挑戰**:挑一件你想試試的新東西,告訴爸媽你的計畫,他們會幫你加油!


### 4. 睡好覺、動起來,保持好心情

- **為什麼?** 睡得好、動一動,就像給大腦充滿電,讓你更有活力、不容易焦慮。

- **怎麼做?**  

  - 睡前一小時不要看手機,試試看書或聽音樂放鬆。  

  - 每天動一動,比如跳繩、跑步或跟朋友玩捉迷藏。  

  - 跟爸媽定一個「螢幕時間規矩」,比如每天最多玩手機兩小時。


**小挑戰**:今晚睡前試試不看手機,換成看一本有趣的書,然後跟爸媽說說感覺如何!


---


## 爸媽是你的超級隊友


爸媽很想幫你變成「數位小英雄」!他們可能會定一些規矩,比如什麼時候不能玩手機,這是因為他們希望你快樂又健康。跟他們聊聊你的想法,比如你喜歡玩什麼遊戲,或什麼讓你不高興,他們會聽你的!


---


## 為什麼要學這些?


手機和網路很酷,但它們不應該變成你的老闆!學會這些秘訣,你可以開心玩手機,還能有更多時間跟朋友、家人一起笑、一起冒險。你會發現,自己可以很勇敢、很開心,還能讓身邊的人也開心!


---


## 小挑戰:開始你的快樂冒險!


1. **螢幕時間日記**:寫下你一天用手機多久,試試每天少用10分鐘,把時間拿來玩別的!  

2. **感恩清單**:每天寫下三件讓你開心的事,比如「今天跟朋友玩得很開心」或「我學會一個新遊戲」。  

3. **跟爸媽合作**:一起定一個「手機規矩」,比如吃飯時不看手機,然後大家一起遵守!


---


## 想知道更多?


這本書說,當你少看點螢幕、多跟真實世界的人和事物互動,你會變得更開心、更勇敢!試試這些秘訣,讓自己變成一個超棒的「數位小英雄」,在真實世界和網路世界都無敵!


---


**筆記小提醒**:作者叔叔說,爸媽和老師是你的超級幫手,他們會陪你找到玩手機和快樂生活的平衡。快試試這些方法,讓你的每一天都充滿笑容!

CTMU(Cognitive‑Theoretic Model of the Universe)

 以下是 CTMU(Cognitive‑Theoretic Model of the Universe,發音近似「cat‑mew」)的整理介紹:


🧠 什麼是 CTMU?

  • CTMU 是 Christopher Langan(被媒體譽為「美國最聰明的人」)於 1980 年代提出的一套自我模擬(self-simulation)元理論,試圖將「心智」與「現實」整合為一個邏輯結構 

  • 他稱此結構為「自我配置、自我處理語言」(SCSPL),也就是現實本身在語言形式上能反射並執行自身 


核心觀念簡述


1. 現實=心智+語言邏輯


CTMU 把「理論」(即心智的結構)視為一種邏輯語言,現實本身反映了這種語言,因此所有對世界的認識、科學理論、觀察與心智:都構成了同一個系統 


2. 超重申論(Super‑tautology)


CTMU 中的 SCSPL 還具備「語言自身即理論的條件」:這是一套超越邏輯命題級別、在元層面滿足自身運作條件的結構,因此被稱為super‑tautological 


3. 無界目的性(Unbounded Telesis, UBT)


在 CTMU 中,世界的源頭不是無結構的空無,而是一種完全未定義但具潛能的「無界目的性」——一種能夠自我定義並逐漸展演出特定結構的「邏輯潛場」 


4. 目的遞迴(Telic Recursion)


CTMU 認為宇宙具有目的導向演化(telos),透過一種遞迴方式,具有某種「代理性 telor」的結構會自我優化、增加自身存在的「度量(measure)」,類似進化過程 


5. 心物同構(Dual-aspect monism)


CTMU 主張心智與物質是同一系統的兩個面向,進而連接到「神性」概念:整體實相相當於「上帝之心」,個體心智只是其中的子系統或「子結構」 


學術發展與批評

  • Langan 於 2002 年起,在高 IQ 期刊(如 ISCID)和學術期刊《Cosmos & History》發表 CTMU 相關論文 

  • 支持者認為 CTMU 打破了傳統以觀察為本的科學方法,建立一種更加全面、涵蓋心智與宇宙的理論框架 

  • 批評者則指出 CTMU 語焉不詳、缺乏形式化推導,很難驗證,甚至被批為「模糊理論」或「玄學包裝」 


精彩影片講解與對話


這段 YouTube 視頻應屬 CTMU 最佳入門之一:


Langan 在裡頭深入剖析其理論的目的性與結構,也清楚展示 CTMU 如何融合邏輯、心智與宇宙。


總結

觀點

說明

宗旨

建構一套能同時解釋「認知」「物理」與「目標性(telos)」的元理論

方法

把語言/邏輯當作現實結構,並認為這種結構具備自我配置與自我運行能力

突破點

視心智與現實為統一結構,試圖把科學與形而上結合

挑戰

文字抽象、定義模糊嚴重,缺乏實證基礎與清晰模型

適合對象

有興趣於「邏輯元理論」「心物統一」「自我模擬宇宙」的哲學與理論思考者


若你有想深入探討的面向(如「如何具體推導 SCSPL?」「怎麼理解 UBT?」「批判說法的依據是什麼?」),都歡迎進一步提問,我能幫你找更多細節或相關資料!

《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》(How to Raise Successful People)

 《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》(How to Raise Successful People)是由艾斯特·沃希茨基(Esther Wojcicki)撰寫的一本親子教育書籍,作者以自己成功養育三個傑出女兒(YouTube前執行長蘇珊·沃希茨基、23andMe創辦人安妮·沃希茨基、以及學者珍妮特·沃希茨基)的經驗,結合她在教育領域的長期觀察,提出了一套名為「TRICK」的育兒框架,幫助父母培養內心強大、獨立且成功的孩子。以下是書中提到的核心概念與具體建議,改編成適合孩子參考的筆記形式,簡單易懂:


---


# 給孩子的「內心強大」小筆記


嗨,小朋友們!想變成一個超厲害、內心強大的自己嗎?這本書的作者阿姨養大了三個很棒的女兒,她分享了一個叫「TRICK」的魔法公式,教你怎麼變得獨立、勇敢又快樂!TRICK是五個小秘訣:**信任(Trust)、尊重(Respect)、獨立(Independence)、合作(Collaboration)、仁慈(Kindness)**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用這些秘訣吧!


---


## 1. 信任(Trust):相信自己,也相信爸媽


**這是什麼?**  

信任就像給自己和爸媽一個大大的擁抱!你可以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,爸媽也相信你能做到。他們會給你機會試試看,即使有時候會犯錯。


**怎麼做?**  

- **試著自己做決定**:比如挑選今天穿什麼衣服,或決定先做哪項作業。  

- **犯錯沒關係**:如果你試著做蛋糕結果烤焦了,沒問題!下次再試,爸媽會支持你。  

- **跟爸媽聊聊**:有問題時,告訴爸媽,他們會聽你的想法,幫你找到答案。  


**小秘訣**:每次做對一件事,比如自己整理書包,就在心裡給自己一個「讚」!


---


## 2. 尊重(Respect):對自己和別人好


**這是什麼?**  

尊重就像對自己和別人說:「你很棒!」你要喜歡自己,也要尊重別人的想法和感受。


**怎麼做?**  

- **對自己有信心**:告訴自己「我可以學會這個!」不管是數學還是騎腳踏車。  

- **聽聽別人的意見**:朋友有不一樣的想法?試著聽聽看,說不定很酷!  

- **說謝謝和請**:對爸媽、老師或朋友說這些話,讓大家覺得你超有禮貌。  


**小秘訣**:每天找一件讓你開心的事,比如畫畫很棒,或幫了朋友,然後跟爸媽分享!


---


## 3. 獨立(Independence):當自己的小英雄


**這是什麼?**  

獨立就像你是一隻會飛的小鳥,自己學會做事,不用一直靠爸媽。這樣你會覺得自己超強大!


**怎麼做?**  

- **自己試試看**:試著自己綁鞋帶、做簡單的早餐,或整理房間。  

- **定小目標**:比如每天讀10頁書,或存錢買一個小玩具。  

- **問問題**:不確定怎麼做?問問爸媽或老師,但試著自己先想一想答案。  


**小秘訣**:挑一件你想學的事,比如做三明治,然後跟爸媽說:「我想自己試試!」他們會為你驕傲!


---


## 4. 合作(Collaboration):跟大家一起當團隊


**這是什麼?**  

合作就像跟朋友一起蓋一座超棒的積木城堡!大家一起努力,事情會變得更好玩、更好完成。


**怎麼做?**  

- **跟朋友一起做**:有團體作業時,分享你的想法,也聽聽別人的。  

- **幫幫忙**:家裡有事做,比如洗碗或澆花,跟家人一起分工。  

- **當個好隊友**:如果朋友需要幫忙,比如教他怎麼玩遊戲,伸出手幫他一把!  


**小秘訣**:下次跟朋友玩,試試看一起想一個超棒的遊戲規則,大家都會玩得很開心!


---


## 5. 仁慈(Kindness):用愛讓世界更美好


**這是什麼?**  

仁慈就像把你的快樂分享給別人!對別人好,幫他們笑一個,你也會覺得超開心。


**怎麼做?**  

- **說好話**:告訴朋友「你畫的畫好漂亮!」讓他開心。  

- **幫別人**:看到有人掉了東西,幫他撿起來,或分享你的零食。  

- **感恩的心**:每天想想三件讓你開心的事,比如有好吃的晚餐,或跟爸媽玩遊戲。  


**小秘訣**:試試每天做一件小小的好事,比如幫弟弟妹妹拿東西,你會發現自己像個小天使!


---


## 為什麼要學這些?


這五個魔法秘訣(TRICK)會讓你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!不管是遇到困難、跟朋友吵架,還是想學新東西,你都能勇敢面對,還能讓身邊的人都喜歡跟你在一起。爸媽不是要當你的老闆,而是你的教練,他們會陪你練習這些秘訣,讓你長大後變成一個超棒的人!


---


## 小挑戰:開始你的TRICK冒險!


1. **這週試試看**:挑一個秘訣,比如「獨立」,試著自己做一件新的事情,比如收拾玩具或幫忙洗碗。  

2. **跟爸媽分享**:告訴爸媽你今天做了什麼仁慈的事,他們會超開心!  

3. **感恩日記**:每天寫下或說出三件讓你開心的事,比如「今天陽光好美」「我幫朋友解決了問題」。


---


## 想知道更多?


這本書說,當你相信自己、尊重別人、學會獨立、愛跟大家合作,還對別人好,你就已經是個超厲害的孩子啦!快跟爸媽一起試試這些魔法秘訣,讓你的內心越來越強大!


---


**筆記小提醒**:這本書的作者阿姨說,爸媽應該給你空間去試、去學,即使犯錯也沒關係,因為這樣你才會成長。試著把這些秘訣變成你的超能力吧!

# 給孩子的理財小筆記

 # 給孩子的理財小筆記


嗨,小朋友們!你們有沒有想過,為什麼大人老是說錢很重要?因為錢就像一個遊戲,學會怎麼玩,就能讓生活變得更有趣!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看看怎麼變成「錢小達人」,用簡單又好玩的方式來認識錢!


---


## 三個神奇信封


想像你有三個特別的信封,每個都有自己的任務:


- **存款信封**:這就像你的秘密寶箱!每次拿到錢,把一些放進這裡,留著以後買大東西,比如新腳踏車或超酷的玩具。這就像種下一顆錢的種子,慢慢長成一棵錢樹哦!


- **花費信封**:這是用來買現在想要的東西,比如糖果或小玩具。但要注意,花完就沒啦,所以要聰明地用!


- **給予信封**:這個最特別!把錢放進這裡,可以幫別人,比如買禮物給朋友,或捐給需要幫助的人。幫助別人會讓你覺得超棒的!


---


## 小心債務怪獸!


你知道什麼是「債務」嗎?它就像一個調皮的怪獸。當你跟別人借錢,之後得還回去,有時候還要多還一點,叫「利息」。借錢聽起來很方便,但其實最好存夠自己的錢再買東西,這樣怪獸就抓不到你啦!


---


## 爸媽是你的理財教練


爸媽就像遊戲裡的教練,他們會教你怎麼玩「錢的遊戲」。他們會給你建議,告訴你什麼時候該存,什麼時候可以花。遇到問題時,記得問問他們,他們可是你的理財超人哦!


---


## 別被「想要」騙了


有時候,電視上的廣告或朋友會讓你覺得「我要買這個才酷!」但其實你不需要每樣東西也能很快樂。買東西前問問自己:「我真的需要這個嗎?還是只是想要?」還有,別忘了感謝你已經有的東西,感恩就像超能力,讓你覺得自己很富有!


---


## 好玩的理財小秘訣


- **存錢罐大作戰**:找個存錢罐,把存款信封的錢放進去,看著它一天天變滿!

- **預算小助手**:寫下你想買的東西,算算要存多少錢。

- **給予計畫**:想想誰需要幫助,存點錢去讓他們開心吧!


---


## 為什麼要學這些?


錢不只是用來買東西,它還能教你怎麼做聰明的選擇,還能幫到別人。學會這些,你就變成「理財小英雄」啦!爸媽教你這些,是希望你長大後能輕鬆面對錢,不被它困住。


---


## 想知道更多?


還有兩本書可以看看:

- **《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》**:告訴你怎麼找到喜歡的事,變得很厲害。

- **《失控的焦慮世代》**:教你怎麼在手機和網路的世界裡,還是能開心又健康。


小朋友,你已經很棒啦!用這些小秘訣,快樂地學會管錢吧!

社區技能共享平台企劃案

 

社區技能共享平台企劃案


背景與機會


台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雙重挑戰: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(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過20%),65歲以上長者的勞動參與率卻不到10% 。新生兒數量長期低迷,生育率在2023年僅0.865,每名婦女不到一個孩子 。學生人數銳減導致許多學校面臨收縮甚至停辦的困境——僅2024年就有14所學校因少子化而停辦 。以南投為例,南投市人口在2019年首次跌破十萬人,地方政府也啟動「區域活化計畫」,以減輕人口老化與外流對當地經濟和教育體系的衝擊 


與此同時,科技的進步與勞動型態改變,使許多中高齡專業工作者提前退休或轉換跑道,出現閒置的人力資源。他們在各自領域累積的技術和智慧極其寶貴,卻往往因制度限制無法在正規學校傳承給年輕世代——例如依規定65歲公校教師一旦屆齡退休便不得返校任教 。再者,目前正規教育課程編制有限,一些專門技能或實務經驗無法納入學校課綱,導致老師想教、學生想學卻沒有橋樑對接。


同時,因少子化影響,許多幼稚園、補習班出現課餘時段或教室空間閒置的情況。這些場所在平日晚間或週末經常空蕩,但場地租金、維護成本仍在持續。國內外已有案例證明閒置教育空間可以找到新用途:例如中國大陸一所停辦幼兒園轉型為長者學習中心,開設樂器、舞蹈等課程,吸引約100位銀髮族學員參與,被視為相當創新的活用模式 。這啟示我們,若能善加運用閒置場地和人力資源,將產生新的教育機會和社會效益。


機會:我們構想建立一個將「退休/在職專才講師」、「閒置教室場地」與「有志學習者」串連起來的共享平台。在人口結構改變的趨勢下,這樣的平台不僅解決了各方痛點,也為社區創造共贏:長者與專業人士延續價值、教育資源充分利用,民眾獲得多元學習渠道,打造出一個共享經驗與知識的大聯盟。


平台概念簡介


我們的平台旨在打造一個彈性媒合教育的生態系,讓各種技能專才、場地提供者和學員家長能在線上自行對接課程需求。這有點類似於教育版的共享經濟服務:講師可發布拿手課程,場地提供者可發布可供使用的教室時段,學生與家長則可瀏覽選擇有興趣的課程並報名。我們希望透過這個一站式媒合平台來促進「退休達人」們的專業再現生機,同時讓課後教室在夜晚和週末重新亮起燈光。


在這個平台上:

  • **講師(專業人士)**可以是退休的工程師、藝術家、工匠、教師等,甚至仍在職但利用業餘時間分享技能的人。他們提供學校體制外的各類專門課程(例如傳統工藝、實務技能、興趣才藝等),自行設定上課主題、時長、可授課的時間和地區,以及期望的酬勞。

  • 場地提供者主要是有課後空檔時段的教育場所,如幼稚園、補習班或社區教室。他們可以將平日夜晚或週末閒置的教室上架,標明地點、可容納人數、設備(投影機、實驗器材等)、可供使用的時段及場地費用。

  • 學員/家長則是尋找特殊才能培訓或豐富課外學習的人群,包括希望讓孩子探索興趣的家長、想增進技能的青少年,或任何對某項專長課程有興趣的社會大眾。他們能夠在平台瀏覽各種課程,依照主題、地點、時間、預算篩選適合自己的選項。


上述三方透過平台自由組合:家長學生找到心儀課程後下單預約,系統會將需求通知開課講師與相關場地;講師也可主動邀約場地開班,或先公布課程再由場地來響應提供教室。當三方條件互相匹配時,即可形成一門課程的開班方案。


平台運作流程


我們設計了簡單透明的課程媒合流程,確保各方權益與合作順暢:

  1. 課程發布與場地提供:講師在平台上建立課程頁面,寫明課程內容、適合對象、人數上限、課時長度、收費標準,以及可開課的時間區間和所在城市/縣市。場地提供者則發布可供租借的教室資訊,包括地點、容量、可使用時段、設備及場地租金等細節。

  2. 學生選課預約:學員或家長瀏覽平台時,可依據課程類型或地區搜尋。他們在找到感興趣的課程後,查看課程介紹、講師資歷及評價、場地資訊和費用,然後選擇適合的時段和地點提交預約請求。此時學員需先支付課程費用的一部分作為押金,表示參與意願(押金日後可退還,詳見步驟5)。

  3. 三方確認與合約:當有學生預約後,平台即時通知相關講師與場地提供者(我們透過 LINE訊息、網站通知、Email電子郵件和SMS簡訊等多種管道同步發送確認訊息,確保各方即時收到通知)。講師和場地登入平台後,可以看到這門課程的媒合方案(包含上課時間、教室地點、人數與報酬等)。若講師和場地雙方都確認同意,平台隨即生成一份具法律效力的電子合約,明訂課程時間、地點、費用分配、各方權責等條款 。合同確認後,課程正式成立。

  4. 課程進行與通知:在課程開始前,平台會再次透過Line/簡訊等提醒學員上課時間和地點,提醒講師與場地準備相關事宜,避免遺漏。到了上課當日,講師準時前往場地授課,場地提供者確保教室開放與設備就緒,學員按時到場參與學習。在這個階段,各方專注於教學和學習本身——平台的線上系統則在背後持續監測進度,有問題可即時聯繫客服協調。

  5. 課程完成與支付:課程順利結束後,平台根據先前合約條款執行款項結算。學員所繳的押金將全數退還(若學員無故缺席則可能扣除押金作為違約金,以示公平)。平台將先前收取的課程費用(扣除押金部分)支付給講師場地提供者:講師獲得授課酬勞,場地獲得場地租金。為了維持平台基本營運,我們會從中抽取一小部分佣金作為服務費(平台抽成比例會事先公開透明,並盡量維持在合理低幅,以利長遠合作)。在金流過程中,平台確保所有支付安全加密,符合金融法規,保障交易安全。

  6. 評價反饋機制:課後,平台邀請參與各方留下匿名評價和建議。學員可以評價課程內容、講師教學品質和場地舒適度;講師和場地也可以各自給予對方(以及對學員出席情況)的反饋。這些評價只有在匿名匯總後公開,旨在累積信用體系。例如,優秀的講師和友善的場地將獲得高評分與好評,未來更容易吸引合作;而對於不守時或未履約的行為,也能透過評價提醒各方慎選。未來新的學員、講師或場地方在媒合前都能參考這些公開口碑,提高決策信心,營造良性循環的生態。


以上流程中,每一步皆有平台作為後盾,透過技術手段降低溝通成本並提供履約保障。例如,多渠道通知避免錯過資訊,電子合約保障各方權益,資金第三方托管與押金機制確保交易可信。在這套機制下,大家可以放心地參與:講師不用擔心收不到課酬,場地不用怕臨時放鴿子浪費空間,學員也確信所付出的學費確保了課程品質與體驗。


給講師的說明與邀請


各位擁有一技之長的老師、師傅、專業達人們:您是否有滿腹才華無處施展,或退休後仍想繼續分享您的經驗?我們的平台歡迎您的加入!現在,您可以輕鬆開課傳承,將畢生所學與熱忱傳遞給更多渴望學習的人。

  • 發揮餘熱,實現價值:您的專業不應隨著退休被塵封。透過本平台,您可以自主開設課程,教授您擅長的領域(無論是木工、烘焙、書法、程式設計,抑或任何特殊才能)。很多學員正苦於學校學不到實用技能,而您正是他們需要的嚴師益友!

  • 彈性授課,時間自主:您可以自行決定授課時間和頻率。只想每週分享一兩個晚上?沒有問題!時間多希望多帶幾班?也歡迎!您甚至可先觀察平台需求,再靈活調整開課計畫,不受傳統學校作息限制。平台將媒合適合您時間和地點的學員與場地資源。

  • 免除雜務,全力教學:課程招募學生、收費、場地租借、行政合約等繁瑣事務,都交給平台替您處理。您無需擔心宣傳招生或金流安全。我們確保每堂課在開始前就已安排妥當並簽署合約,學生繳交押金確保出席率,您只要專心備課、上課即可。

  • 多元交流,提升聲譽:課程結束後,學員會對您的課程留下評價。優質教學將幫助您迅速累積好口碑,在平台上脫穎而出,吸引更多學生報名。您也可以看到學員的匿名建議,不斷優化教學技巧。此外,通過和不同年齡層的學生互動,您能獲得教學樂趣與成就感,持續學習成長。


我們相信,每一位懷抱熱忱的專業人士都是活的寶藏。加入我們,讓您的經驗在新的舞台上發光發熱,同時獲得額外收入。平台誠摯邀請您成為「大聯盟講師」的一員,一起為社會播撒知識的種子!


給場地提供者的說明與邀請


親愛的幼兒園園長、補習班業者、社區空間管理者們:您的場地是否在晚上或週末閒置著,空蕩蕩的教室只能偶爾亮燈?加入我們的平台,讓您的空間資源充分利用,不僅增加收入,還能為社區教育出一份力!

  • 閒置教室再創價值:透過平台,您可以將空教室搖身一變成為各式課程的教學場地。夜間、週末的非營業時段,現在可以帶來穩定的場地租金收益 。在少子化時代,這是提高資產利用率、補足收入的絕佳方式。

  • 彈性配對,輕鬆管理:您可自由設定可供使用的時段,例如「每週六下午2點-6點」或「週一至週五晚間6點後」等。一旦有講師的課程時間與您的空檔匹配,平台會自動通知您審核確認。所有預約一目了然,可依照您的規劃靈活調度,不會干擾本身白天正常的課程運作。

  • 安全有保障:平台提供電子合約保障場地權益,明定場地租金、使用規範等條款。學員預付押金制度避免臨時取消導致場地損失;若真有放鴿子情況,按照合約規定您也能獲得相應補償。我們也建立了評價系統,確保來上課的人士守信守時,讓您安心出借教室

  • 提升知名度,社區好評:透過承辦多元課程,您的場地將成為社區活動中心的一部分,為家長學生所熟悉。這不僅可能為您帶來潛在的正規課程客戶,還能提升機構在當地的口碑。想像一下:週末社區居民談起「某某幼兒園晚上還有烘焙課呢!」— 您的品牌形象將更加親民、多元。此外,多樣化的課程內容也能活化場地氛圍,讓閒置空間重新充滿歡聲笑語和學習熱忱。


我們深知,每一間教室都有它應該裝滿知識與夢想的使命。期待您的加入,成為平台的優質場地夥伴,一起讓更多教室燈火通明,讓學習無處不在!


給學員(家長)的說明與邀請


各位熱愛學習的朋友,以及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們:您是否曾希望自己或孩子能學到學校沒教的技能?例如程式設計、陶藝、攝影、甚至烘焙點心?在我們的平台,這一切都不再是難以實現的願望。把握課外黃金時間,探索多元才藝世界

  • 多元課程,一站選擇:平台匯集來自各行各業的達人開設的特色課程。從傳統技藝到現代科技、從藝術體能到實用生活技能,課程內容豐富多彩。您可以輕鬆地按照興趣或孩子的志向,找到最適合的課程。不再侷限於學校課本,孩子和您都能接觸更廣闊的知識天地。

  • 優質師資,經驗傳承:在這裡授課的講師都是具備多年實戰經驗的專業人士或退休老師。他們可能是資深工程師、廚藝高手、退役運動員、資深老師等。他們擁有扎實的經驗和熱情,帶來的教學遠比一般坊間課程更深入有趣。這是與大師學習的寶貴機會,讓孩子從小接觸到各領域的智慧精華

  • 彈性便利,社區開課:您無需長途跋涉或配合繁瑣的補習時程。平台上的課程多在您所在的社區或鄰近地區舉辦,利用夜晚或週末時間進行,非常適合學校放學後或家長下班後參與。我們提供清楚的課表和地圖導引,還有Line及短信提醒,不怕忘記上課時間。靈活的選課模式讓您可以依自己的行程安排學習,興趣學習與工作學業兩不誤

  • 安心參與,保障權益:我們明白您可能擔心教學品質或安全問題。平台建立了完善的信任機制:每位講師和場地都有其他學員留下的評價可供參考,我們也審核講師資歷以確保可靠。在報名後,您的付款將由平台暫時保管,直到課程順利完成再支付給講師和場地,確保您的權益。若課程因故取消,我們會迅速通知並退還款項。此外,每堂課都有合法合約約束各方,消除您的後顧之憂 。您所要做的,就是懷抱期待地來上課,開開心心滿載而歸!


無論是為了孩子拓展視野,或是自己培養興趣第二專長,我們的平台都是您的最佳夥伴。立即探索豐富課程,開啟終身學習的新篇章吧!


平台特色與未來展望

  • 創新社會互助模式:此平台串聯起「人」「地」「課」三要素,開創社區合作新模式。一方面,退休及在職專才找到發光機會;另一方面,教育場館提高使用效益;學員家庭則以合理成本享受優質教育資源。這種多贏模式有望紓緩高齡化社會的人力浪費問題,並為少子化背景下的教育體系注入活力 

  • 在地起步,全台覆蓋:我們計畫先從南投市起步,聚焦地方需求,建立口碑與成功案例。南投的人口結構變化已顯現端倪,我們希望率先在此打造典範 。隨著模式成熟,我們將逐步擴展至整個台灣,連結更多城鄉社區。不論是都會區還是偏鄉,只要有專才和學習者,我們的平台都願意服務,讓知識分享的火苗遍地開花。

  • 技術加持,服務完善:平台將持續優化線上系統,導入智能配對演算法,提高媒合效率;引入線上客服與即時通訊工具,解決課程協調問題。同時,我們考慮加入保險機制或與在地政府合作,確保課程活動的安全與責任保障,讓參與各方更安心。未來也可探索與社區大學、樂齡學習中心等單位協作,豐富課程類型和師資來源,共同推廣終身學習風氣。


我們相信,「教育共享平台」將成為因應社會變遷的一項重要創新。在高齡化和少子化的交會處,它讓長者不再被視為包袱,而是智慧的提供者;讓空教室不再冰冷空蕩,而是化身為熱鬧的課堂;讓愛學習的人不再苦於資源匱乏,而是輕鬆找到良師。期待在不久的將來,這個模式為全台灣帶來源源不絕的正向影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