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10/10

台灣&穩定幣



什麼是穩定幣、種類與代表

「穩定幣」(stablecoin)是與某種法幣或資產掛鉤,以減少價格波動的加密貨幣。常見掛鉤對象包括美元、歐元、新台幣等。

比較熱門的穩定幣有:

  • USDT(Tether)

  • USDC(由 Circle 發行)

  • BUSD、DAI、USDP 等

  • 未來可能會有「台幣穩定幣」(TWD-stablecoin)或由銀行發行的法幣掛鉤穩定幣(根據法規草案的規劃) (money.udn.com)

目前市面上大多是美元掛鉤的穩定幣(如 USDT/USDC)為主流。 (StockFeel 股感)


在台灣能買的穩定幣

在台灣,你實際可買到的穩定幣,是由「虛擬貨幣交易所」是否支援、以及你的入金/出金管道是否能接入法幣(新台幣)來決定的。根據目前資料:

  • 台灣的幣託(BitoPro)交易平台允許你用新台幣註冊、入金、買幣。 (BitoPro)

  • 台灣的一些加密貨幣交易所(如 MAX)有提供用台幣購買穩定幣的服務。 (袋鼠金融)

  • 當然也可以透過國際交易所(如 Binance、OKX 等)買 USDT、USDC 等穩定幣,不過這些平台通常 不支援直接從台灣銀行帳戶以新台幣匯入(或受限) (Grenade 手榴彈)

  • 在一些平台上,也能透過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方式購買穩定幣。 (Grenade 手榴彈)

所以,常見可以買到的是美元掛鉤的穩定幣(USDT / USDC)等。


銀行的角色與合作

在目前的狀況下,銀行在穩定幣交易中的角色與合作,多半是間接的、受監管限制的。以下是目前可查的情況:

銀行/金融機構 現況或動態 備註
多家銀行可能被允許發行穩定幣 根據金管會草案,未來國內銀行可以發行連結法幣(新台幣、美元等)的穩定幣,但必須經主管機關許可、準備金要放在境內金融機構等條件。 (money.udn.com) 這是政策方向,尚未普及實作
銀行作為準備金託管者 在有些設計中,銀行可能扮演「儲備資產/準備金託管」的角色,以確保穩定幣的兌換保證。 (markreadfintech.com) 這樣做可以增加透明性和信任度
銀行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匯入/出金管道 有消息指出,部分銀行對於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入金/出金交易進行限制、封鎖或加強審核。 (CryptoDnes.bg) 使得在銀行與交易所之間的法幣流動有阻礙
法規規範與許可 草案中提到,穩定幣在台灣境內發行要採許可制,發行前要洽中央銀行意見;境外發行的穩定幣若要在台灣交易,也要經主管機關同意。 (Yahoo News) 此規定未完全落地前,風險仍存

簡單說,目前銀行沒有大面積公開與加密貨幣交易所合作做穩定幣買賣/兌換的案例(至少在公開資料中還沒看到很多實例)。政策方向正朝向讓銀行可以發行穩定幣、並且將準備金保存在境內銀行做監管,但要看後續法案與落地情況。


使用方式/流程(一般投資者如何操作)

以下是一般人在台灣可能操作買/用穩定幣的大致流程與注意事項:

  1. 選交易所&註冊帳戶/完成 KYC
    你要先選一個支援穩定幣買賣的交易所(本地或國際),並完成身份驗證(KYC)。
    台灣常見的本地交易所如 BitoPro、MAX 等就支援台幣入金、買幣。 (袋鼠金融)

  2. 入金(新台幣 → 交易所帳戶法幣)
    通常會用銀行匯款、超商繳費或第三方支付等方式把新台幣存入交易所帳戶(在地交易所才有這種功能)。 (BitoPro)
    若是國際交易所,可能就沒有台幣入金,可能要先把資金從你本地銀行換為外幣或用信用卡、第三方管道匯款。

  3. 用法幣買穩定幣
    在交易所裡,把法幣兌換為穩定幣(如 USDT / USDC)。
    有些交易所會把穩定幣列為「USDT/TWD」或「USDC/TWD」對或交易對。

  4. 後續用途

    • 持有穩定幣作為「避險」或準備交易其他加密貨幣

    • 跨平台 / 跨國轉帳或匯款用途

    • 若未來有法幣掛鉤穩定幣作為支付/結算工具,也可能用在日常交易(視監管落地)

    • 在某些 Defi、借貸、質押等區塊鏈應用中使用(若平台支援)

  5. 出金(把穩定幣換回法幣或匯出)
    要看交易所支援情況:

    • 若交易所支援台幣出金,你可以把穩定幣/加密貨幣在交易所換成新台幣,再匯到你在銀行的帳戶

    • 若交易所不支援,可能要把穩定幣轉到其他交易所或平台,再通過合適管道出金

    • 出金常受銀行政策、監管要求影響(有時銀行會限制或審查)


風險與限制提醒

  • 法規不穩定:台灣的「虛擬資產服務法」(VASP 法案草案)尚未完全實施,其中對穩定幣發行與交易有許多新的規範(如許可、準備金隔離、審核、銀行角色等) (Yahoo News)

  • 銀行可能限制交易所匯入/匯出:部分銀行可能因風險考量拒絕與某些交易所往來,或加強審查。 (CryptoDnes.bg)

  • 穩定幣發行人的準備金透明度與信任:並非所有穩定幣發行者都能做到完全透明或有足夠準備金,這可能帶來風險

  • 匯率/手續費風險:法幣與穩定幣之間換算、交易所手續費、提款手續費等都要注意

  • 合約、交易平台安全風險:若交易所或合約平台有安全漏洞、被駭等風險




已有銀行/金融機構與加密交易所 / 虛擬資產業務的合作/試辦案例

下面是我整理到的一些具體案例或公告:

銀行 / 金融機構 合作方向 / 業務 合作對象 /重點 備註
凱基銀行、聯邦銀行、中信銀行 虛擬資產 保管業務(custody) 試辦 與國內虛擬幣交易所合作 根據報導,這三家銀行已獲金管會核准進行保管業務試辦,將和交易所合作管理客戶的加密貨幣資產。 (tw.stock.yahoo.com)
國泰世華銀行 虛擬資產保管業務(針對高資產個人客戶) 與交易所 / 虛擬資產平台合作 國泰世華被報導為四家銀行之一,鎖定 VIP/私銀客戶。 (tw.stock.yahoo.com)
遠東銀行、凱基銀行、聯邦銀行 台幣「信託專戶」資金托管 / 入金出金合作 為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提供台幣信託服務 若平台說有「台幣信託保障」或「與銀行合作信託」的話,常提遠東、凱基、聯邦銀行是合作對象。 (chainee.io)
聯邦銀行 約定轉帳管道暫停 聯邦銀行宣布將關閉加密交易所的約定轉帳管道 這是反向的案例:銀行停止或中止與交易所的約定轉帳業務。 (動區動趨-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)
未公開銀行(潛在) 穩定幣發行意願 金管會表示「已有一家銀行有興趣研議發行穩定幣」 該銀行尚未公開是哪一家,且要等專法通過後才有具體作為。 (Yahoo News)

解讀與觀察

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幾個趨勢與限制:

  • 保管業務為先行突破點
    多家銀行選擇先從「保管」加密貨幣資產(custody)開始試辦,因為這部分法律與技術風險相對可控,是比較可行的切入點。穩定幣買賣或發行則涉及更複雜的監管與資金流動問題。 (tw.stock.yahoo.com)

  • 信託專戶入金/出金合作
    對於交易所在台幣入金出金的部分,交易所常會與銀行合作設立「信託專戶」或「台幣信託」機制,讓用戶的台幣資金在獨立帳戶中存放,以降低交易所挪用風險。這部分已有交易所公開標示其合作銀行。 (呢喃貓商學院Murmurcats)

  • 銀行有時會中止合作管道
    有些銀行因風險考量或監管壓力,會調整或中止與交易所的約定轉帳管道(出金入金管道)。如聯邦銀行就曾公告要關閉加密交易所的約定轉帳管道。這種變動會對交易所入出金、流動性造成衝擊。 (動區動趨-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)

  • 穩定幣發行尚未明朗
    雖然金管會有表示「已有一家銀行有興趣研議穩定幣發行」的消息,但公開報導尚未指出是哪一家銀行,也尚未有實際發行或合作範例落地。 (Yahoo News)
    此外,穩定幣在台灣被規劃為需採許可制、準備金需存放在境內金融機構等條件,若要銀行直接參與發行或合作,需要法令制度更明確。 (Yahoo News)


最新公開資訊(截至 2025 年中)

  • 金管會於 2025 年 6 月宣布已核准 中信銀行、凱基銀行、聯邦銀行 三家銀行進行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的試辦。中央社 CNA+3money.udn.com+3money.udn.com+3

  • 試辦期限為六個月,期間銀行要向金管會報告執行成果、安全機制、洗錢查核、公平待客機制等。money.udn.com+1

  • 在保管機制方面,公開報導指出銀行可選擇以下兩種方式之一:
      1. 冷錢包(離線儲存虛擬資產)Yahoo News+2money.udn.com+2
      2. 客戶私鑰分片(將私鑰分散儲存於雲端伺服器或硬體安全模組 HSM)Yahoo News+2money.udn.com+2

  • 試辦案中每家銀行的保管金額上限被設為 2,000 萬美元(約新台幣 5.9 億元)作為風險控管。Yahoo News+3tw.stock.yahoo.com+3money.udn.com+3

  • 中信銀行在公開報導中強調,因為和金管會簽署了保密協定,目前只能透露試辦規劃為 高資產法人戶 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。也就是說,普通散戶是否有資格參加,尚未明朗。liaoinstitute.org+1

  • 試辦銀行的合作對象目前是國內虛擬資產交易所,而不是散戶。也就是說,銀行不是直接向全民開放買幣/保管的通路,而是在與交易所之間做資產存放支援。money.udn.com+3tw.stock.yahoo.com+3加密城市 CryptoCity+3


推斷:目前你作為中信銀行用戶,能做與不能做的事

根據上述資訊與業界常見做法,我覺得以下是比較合理的推斷(但仍非確定),你可以據此判斷是否值得繼續關注或準備資料:

項目推斷現況你可能能做/要做的事
是否可向中信銀行直接申請保管帳戶應該 尚未公開對一般客戶開放若你是高資產法人戶/機構戶,可能有機會被邀請參與試辦;散戶可能還沒機會
幣種支援現階段公開報導主要聚焦「比特幣、以太幣」等主流幣若中信銀行未來開放,也可能先從主流幣開始,不見得一開始就支援穩定幣
私鑰/錢包管理方式採用冷錢包或私鑰分片方式(兩種方式銀行二擇一)若可以使用,資產在銀行保管時,你可能不能完整控制私鑰(銀行或合作機構會有部分管理)
資產轉入/轉出、提款與兌換因為目前試辦對象是交易所,資產轉入/轉出與交易所合作密切若未來開放給你,可能要透過中信銀與交易所的合作管道作操作
風險與監管試辦期結束後,中信銀若要正式提供服務,要看法令修訂與金管會最終核可若試辦成果未佳,可能不會繼續開放或條件會改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