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內容「少汙染、多解方」:一套實用的內容審視(review)Prompt 工具箱
目的:協助你接收與發佈的資訊更正向、低汙染,並把注意力拉回「問題—證據—方案」。以下把審視流程拆為三階段:挑選內容、參與討論、發文前檢查。每一段都提供可直接複製的 Prompt(含輸出格式),支援 ChatGPT、Grok 等模型。
使用說明(30 秒上手)
-
先選對工具:閱讀前用「快篩」;要深入就用「主張—證據對照」;回覆他人用「建設性回覆」;發文用「P–E–S 重構」與「風險預演」。
-
要求結構化輸出:盡量用表格或 JSON回傳;附上簡短理由(每點 ≤ 20 字),避免冗長思考步驟。
-
三原則:可驗證、可執行、可對話。
A. 挑選內容(你收到的資訊)
A1|60 秒快篩(風險雷達)
複製即用:
你是資訊衛生稽核員。請用 0–5 分評估以下內容,並以 JSON 回傳:
指標:emotional_arousal(情緒喚起)、moralized_language(道德化語言)、outgroup_hostility(外群敵意)、
evidence_quality(證據品質)、source_credibility(來源可信)、solution_orientation(解方導向)、
misinfo_risk(錯訊風險)。
同時輸出:go_no_go("讀/存檔/忽略" 三選一)、next_checks(3 個具體查核步驟)。
每項附 1 句簡短理由(≤20 字)。僅回 JSON。
內容:{TEXT or URL}
A2|主張—證據對照表(Claim–Evidence Matrix)
請把 {TEXT} 解析成表格:欄位=主張ID|主張類型(事實/價值/政策)|作者證據|證據等級(數據/專家/逸聞/無)|
缺漏的關鍵證據|我的查核步驟(3 項)。最後輸出「關鍵可反駁點」三條。僅回表格與 3 條要點。
A3|操弄與謬誤偵測(含你原本的檢查面向)
請分析 {TEXT} 的:立場、目的、手法、偷渡/偷換概念、可能錯誤/誤導。
同時標註是否出現:稻草人、二分法、連坐、訴諸情緒、貼標/妖魔化、選擇性摘取。
輸出為兩段:①要點清單(每點 ≤ 15 字)②需二次查核的句子(逐句列出)。
A4|情緒語言濾鏡(去刺情緒版)
列出 {TEXT} 中的高喚起與道德情緒詞(原文摘錄),各給出中性改寫一版。
輸出表格:原句|情緒詞|中性改寫(不改意涵)。
A5|三向交叉來源建議(避免同溫層)
針對 {TOPIC} 推薦 3 個異質來源:學術/專業機構/不同立場媒體各 1。
每個來源提供:關鍵詞、查找路徑、該來源的可能偏誤。僅回條列。
B. 參與討論(你要回覆他人時)
B1|建設性回覆模板(Rapoport + 非暴力溝通)
請依下列結構,為 {TEXT} 產生 150–220 字回覆:
1) 先重述對方主要關切(不加評價,2 句)
2) 表達可同意的部分(1 句)
3) 提出一個數據/來源補充(附連結占位符)
4) 提 1 個「如何一起驗證/試做」的小步驟
5) 以 1 個開放式問題邀請對話
語氣中立、避免貼標。僅回回覆稿。
B2|降溫回應(De-escalation)
針對 {TEXT},輸出兩句「降溫語」:①承認合理關切 ②把焦點移回可驗證的事實/方法。
每句 ≤ 30 字,避免人身或群體標籤。
B3|Steelman + 解方選項
請先 steelman 對方:把 {TEXT} 最合理、最強的版本濃縮為 3 句。
接著提出 2 個可行方案(各含:步驟、資源、風險/權衡、成功指標)。
最後附 1 句「若我錯了,可證據為何?」的開放問題。
B4|「如果我錯了」反證清單
主題:{TOPIC}。列出 3–5 條「若出現則我改觀」的具體證據與門檻(數值或事件),
並說明如何快速查證。僅回條列。
C. 發文前檢查(你要發布的內容)
C1|P–E–S 重構(Problem–Evidence–Solutions)
將我的草稿重構為 P–E–S 大綱:
P:問題定義(對象/規模/指標)
E:證據快照(≥2 獨立來源;列不確定性)
S:3 個方案(步驟/成本–效益–風險/評估方式)
最後給出 120–160 字摘要與 3 個讀者行動建議。資料不足處以 [需補] 標示。
草稿:{DRAFT}
C2|去情緒化標題 + 誠實度評分
為 {DRAFT} 生成 5 個冷靜且可驗證的標題。
逐一評 0–5 分的:情緒誘發度、資訊含量、可驗證性。
選出「最低情緒、最高資訊」的 1 個並說明 1 句理由(≤15 字)。僅回清單與分數。
C3|準確性提醒(Accuracy Nudge)與分享摩擦
為下列貼文生成 2 種 18–26 字的準確性提醒句,放在文末,語氣友善、無指責:
「若你也在意準確性…」。同時提供 1 個「先讀後分享」的微提示。
貼文:{DRAFT}
C4|風險預演(Red Team / Premortem)
請列出 {DRAFT} 上線後可能的 5 種誤讀/反效果與受影響族群,
每項附:嚴重度(低/中/高)、可緩解做法(1 句)、是否值得上線(是/調整/否)。
最後輸出「最小安全調整清單」3 條。
C5|偏誤與標籤清理(從「責怪」到「行為/政策」)
掃描 {DRAFT},找出外群標籤/人身語句,逐項提供「行為/政策/機制」導向的改寫。
輸出表格:原句|問題|改寫(保留意義、降低敵意)。
C6|可驗證度清單(Links, Data, Methods)
為 {DRAFT} 產出一份發文附錄草案:資料來源 3–5 個(異質)、指標定義、方法概述、可重現步驟、
以及 1 個小型後續 A/B 測試設計(目標、樣本量估計、成功指標)。
不足處以 [需補] 標示。僅回條列。
D. 口袋版(超短 Prompt,一行就夠)
-
讀前 10 秒:
幫我判斷這篇 {URL} 是否值得投入 5 分鐘閱讀?給 3 個理由與 1 個查證步驟。
-
回覆前:
請把我想說的這段話降溫重寫,保留主張、移除貼標:{TEXT}
-
發文前:
請檢查我的草稿是否符合 P–E–S,列出 3 項必補資料:{DRAFT}
-
查核方向:
列出與此觀點最有力的反證關鍵字與查找路徑:{TOPIC}
E. 評分規格(可嵌入任何 Prompt 的標準欄位)
若你想要模型固定輸出一致格式,附上此規格(可刪減):
請以 JSON 回傳並包含:
{
"scores": {
"emotional_arousal": 0-5,
"moralized_language": 0-5,
"outgroup_hostility": 0-5,
"evidence_quality": 0-5,
"source_credibility": 0-5,
"solution_orientation": 0-5,
"misinfo_risk": 0-5
},
"decision": "讀/存檔/忽略",
"reasons": {每項 1 句(≤20 字)},
"next_checks": ["步驟1","步驟2","步驟3"]
}
僅回 JSON,不要多餘說明。
F. 常見問題(FAQ)
-
需要叫模型「一步步思考」嗎? 不需要。請求結構化輸出與短理由即可,能減少冗長、提高重現性。
-
如何避免模型亂編? 讓它列出需要補充的證據、要求來源類型與查找路徑,再由你實際查核。
-
是否會降低互動數? 有可能。但我們追求的是理解與解方,而非純粹熱度。
結語
你原本的句子「分析以下論述之立場、目的、手法、偷渡概念、錯誤訊息」很棒。將它升級為上面的模組化 Prompt 套件,就能在接收—對話—發佈三個節點,持續降低內容汙染、提高討論的可解性。今天就挑一條最貼近你的工作流,貼進去試一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